“尤其是洛馬,他們的f22項目已經被我們壓了一頭,正等著找一個新項目把場子找回來呢,怎麼可能把已經成熟化的f35b項目拋棄”
“都是策略罷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我們有戰忽局,他們也未嘗沒有——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他們的欺騙效果還不錯,我們一部分的高層,在這一套組合拳下有些失去自己的判斷了。”
聽到這裡,楊偉下意識地看向了他的抽屜。
在那裡麵,還躺著十幾封言辭嚴厲的質詢文件,那些人也算是業內有名的專家,但卻在看到情報之後,紛紛跳出來質問j20b項目的意義。
當然,楊偉不打算把問題完全歸咎於他們,因為這一次,對方的策略的確是既完整、又精細。
他們放出的假消息,可不僅僅是外媒的一篇報道那麼簡單。
工廠臨時停工、人員大規模休假、高層管理人員頻繁出入nasa、大量用於封裝設備的包裝物運出工廠、又進入實驗場地這一切的信息都被我們在當地的工作人員掌握了,從情報學的角度來判斷,他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f35b項目將麵臨重大變動。
而這一點,又與公開信息相印證,使得信息的可信度急劇上升。
最後,再疊加上stov戰機確實存在的性能問題,對j20b項目的質疑突然爆發,也就並不奇怪了。
想到這裡,楊偉開口說道:“這次確實是哪怕是我,當時其實都有些動搖。”
“雖然明知道項目不應該出錯,但是,看著手裡的情報,看著對方言之鑿鑿地說stov戰機不適合現代戰場,心裡確實是會忍不住打鼓的。”
“但是現在抽離出來回頭看去,才發現這件事情的問題很大。”
“情緒起得太快,波及的範圍太大,整個節奏都是對方一手掌握,而我們隻是被牽著鼻子走.這樣的情況,不是人為操作,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對啊。”
陳念讚同地點了點頭。
“反正在輿論這一塊,如果你發現有些事情的熱度和傳播範圍超過了你的理解範圍,那十有八九,這事兒會跟美國人有關。”
“他們就是打算用這種軟性策略來擾亂我們自己的布局,加大我們的內耗,從而一點點拖慢我們的工程進度。”
“這次的打擊範圍還算小了,如果讓他們抓住其他的機會.”
陳念頓了頓,沒有再說下去。
事實上,2004年底這個時間點,正是中文互聯網開始爆炸式增長的時間點,而同時,也是某個大國開始瘋狂揮舞“輿論”和“意識形態”的武器的時間點。
j20b項目所遇到的問題隻是一次小小的試水,並且因為有陳念這個bug在,應有的效果根本沒有發揮出來。
在之後,高鐵事件後借題發揮導致的大降速,才是他們最得意的手筆。
那一次之後,鐵路係統整整花費了近10年的時間,才逐漸恢複過來。
其中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量“我明白。這一次,又是多虧你了。”
楊偉輕輕拍了拍陳念的肩膀,表情無比真誠。
隨後,他拉開辦公桌的抽屜,從裡麵取出那疊質詢信,一邊笑著一邊說道:“這幫二傻子,被美國佬忽悠瘸了都不知道。”
“你看看,好多都還是我們的直屬上級單位的,甚至還有佬前輩。”
“我現在就一個一個打電話過去,讓他們看看,我們這項目到底行不行!”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