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升級!
長安,西工大。
陳念坐在書桌前,運用他此前設計好的“任務管理器”,開始審視自己當前手頭的任務進展。
在陳果奔走在各個部門之間,用“利誘”的方式將天獅號項目納入星火小組旗下的同時,陳念也一直沒閒著。
他首先是跟馬偉明進行了深度的溝通,確定了目前船舶綜電係統中的幾個重點問題,同時梳理出了如果要將“天獅號”改建成“天鯨號”,在電力方麵所需要做出的調整。
不出他所料,猶豫天鯨號的用電方式不算太過於複雜,所以,涉及到的核心技術也不算太多。
哪怕僅以馬偉明現在的研究成果,也基本能夠覆蓋掉所有模塊了。
剩下確實沒有辦法在短期內解決的,就是之前他已經想到過的直流母線技術、有源前端變頻技術。
這兩項技術所涉及到的設備解析需求都不高,陳念思索了片刻後,便做出了解析的決定。
僅僅需要花費1.2個源點,便可以完成這兩項技術的解析。
相比他目前8.6的源點積累,可以說是不值一提。
緊接著,在考慮到深藍16的項目進度之後,陳念把剩餘的源點分成了三部分。
其中,5點源點是儲備源點,不會去動用,主要用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以便能在特殊事件發生、己方對某一項特定技術具有重大需求的時候用來破局。
另外的2.4個點,1.2個點,他打算投入到天鯨號的升級上。
主要用在泥泵,定位係統,船舶穩定係統上。
這三個技術的延展性都極高,甚至船舶穩定係統在後續還可以用於海上平台的搭建,繼續突破的話,建設跨海大橋也能用上。
而另外的1.2個點,他則是又分成了兩份。
一份打算點開航母甲板埋弧焊技術,一份去點高鐵的複合製動係統技術。
這兩者分彆對應了深藍16項目、高鐵項目當前進度中的關鍵節點,可以說是以四兩撥千斤的動作,最大程度地推動項目的進展。
計劃梳理完畢,陳念沒有猶豫,立刻著手開始解析。
這是他第一次同一時間對多種不同種類的技術進行解析,在正式開始之前,他甚至還有些猶豫。
會不會,這麼多、跨度這麼大的知識混在一起,自己的大腦承受不住?有沒有可能,短時間內的過量知識輸入,反而會引起混亂?
這確實是現實的風險,不過,借著這個機會,陳念倒是也有一種特殊的想法:
他想檢驗一下,自己這近兩年的時間裡,到底成長到了什麼程度。
按道理來說,人的思維邏輯能力、人腦的靈敏度是可以通過長時間的訓練來提高的,而持續不斷的高強度學習,不應該沒有任何效果。
事實上,在前幾次的解析中,他已經能感受到了自己的變化。
原本一次解析所引發的“知識灌注”就能讓他頭疼欲裂,但最近的幾次解析下來,他感覺自己的承受能力和理解速度,都在不斷地加快。
也許,係統的作用遠不止“知識灌注”那麼簡單。
在灌注的過程中,那些信息就好像是武俠小說裡的內力撐大經脈一樣撐大了自己的神經通徑,讓自己的基礎屬性也有了提高呢?陳念深吸了一口氣,開始了第一項技術的解析。
直流母線技術及相關設備。
沒有任何難度,陳念隻感覺到一股溫和的信息流彙入了大腦,隨後,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內,他便已經快速地把這些信息全部理解、融彙。
緊接著,是有緣前端變頻技術。
同樣沒有引起任何不適。
進行到這一步,陳念已經開始興奮起來了。
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則更讓他驚喜。
泥泵、船舶定位係統、埋弧焊設備及技術、複合製動係統.一項一項的技術信息持續不斷地流入他的大腦,而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感受到任何壓力。
自己真的變強了!陳念猛地從椅子上站起身,他隱約感受到了一種輕微的眩暈,但相比起以前解析後的劇烈痛苦,現在的情況已經好太多了!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就在不久之前,陳念混跡於科幻論壇上找靈感的時候,還曾經擔心過一件事情。
那就是,等以後自己不斷向更高的目標進發,解析的裝備也更加複雜、源點消耗更多的時候,自己這個可憐的大腦能不能承受得住絕對會到來的強大過載。
但現在,這個擔憂有了答案:
自己的耐受度,同樣是不斷在提升的。
按照現在的測試成果,1點以下源點消耗的技術解析應該已經不能對自己造成任何衝擊了。
但具體到了什麼上限,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不過,根據之前的經驗來估算,自己可以承受的上限應該已經擴展到了10點左右。
這給了他更大的選擇空間。
當一項技術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拆分、或者以目前的技術完全無法理解時,自己也不用再束手無策了。
再加上近期技術裂變的速度有所加快,疊加上學習所帶來的源點,他這時候每天的源點增長速度已經達到了平均每天0.25點。
僅僅4天,就能拿到一個源點。
簡直比搶銀行還快好嗎!?
陳念得意地繞著椅子轉了兩圈,這一刻,他有了一種天下儘在我手的感覺。
這就好像一個長期掙紮在溫飽線上的小卡拉米,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居然還有當喪彪的潛質。
哥們富了啊!咋辦?
消費是不可能消費的,這種程度的進步還不至於讓他失去理智。
但,過過眼癮也好。
於是乎,陳念再一次打開了最常逛的科幻論壇,隨後手指飛舞,敲下了一個火藥味十足的標題:“嗬嗬,近未來根本就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科幻裝備,不服來辯!”
而就在陳念一邊開掛刷科技、一邊檢驗著自己的進步的同時,另一邊,天獅號項目已經正式實現了升級,並且納入到了星火小組旗下。
簽完了保密協議的張冠峰終於知道了陳果現在所隸屬的組織,他本來還有些不以為然,覺得大概星火小組就是一個由中央直接扶持的、類似於重裝辦之類的協調各個部門資源,組織各個部門合作的小組。
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錯得離譜。
原因很簡單,他作為天鯨號項目的代表,第一次參加了星火小組的例行工作會議。
而在聽到會議上所討論的內容之後,他整個人幾乎都傻了。
搞什麼?f119發動機是你們搞的?
殲十改、殲二十二也是?全新的數字陣列雷達也是?霹靂係列導彈也是?電子乾擾吊艙也是?最近炙手可熱的j20abc型號也是?
甚至連agt110、高鐵也是??
開什麼玩笑?!
這他麼是一個“隻能調動資源”的小組乾出來的事情嗎?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而繼續往下聽,張冠峰也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實際上,這些項目中提到的那些部門,其實根本就不是技術的提供方,而是技術的接受方。
也就是說,是這個神秘的星火小組首先提供了技術,隨後再由這些部門來操作應用。
難怪.難怪當時陳果找到自己的時候,他會那麼自信滿滿地說“由我們來提供技術和資源”。
自己當時還以為他在吹牛逼,可真相是,他隻是在簡單地敘述一個事實罷了.井底之蛙啊。
在這一瞬間,張冠峰的腦子裡突然冒出來了一個奇怪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