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射流激勵裝置並沒有消耗他多少源點,到現在,他已經積累了27點源點數量。
並且,每日新增的源點數,也維持在了0.35點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源點日常增長的數量達到下限了。
這都是此前輸出的科技實現技術裂變的結果。
另一方麵,新型能源材料的學習也已經基本完成,下一步,他即將迎來真正的實操階段。
距離解決新型能源問題又近了一步啊&nprius鋰電池進行解析,而這一次,解析的源點消耗已經降到了16點。
相比兩個月之前,源點消耗整整下降了4點。
毫無疑問,這是他這段時間努力學習的獎勵。
不過,源點的下降應該也已經接近係統能給出的上限了,想要繼續往下打,就要不斷深化自己的學習。
但那樣的方法是得不償失的——花費上千個小時的時間去研究,換來源點消耗再下降10點的成果?
&nprius鋰電池造出來得了。
想到這裡,陳念下意識就要開始解析,但突然間,他的腦子裡閃過一道靈光。
等等。
&nprius鋰電池鋰電池下降到了16點,那.金屬氫電池呢?
這玩意兒一直隻存在科幻小說中,哪怕是十幾年之後,也沒有人能對它是否存在下定論。
不過,現在陳念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確認其實現的可能性。
那就是,用係統去嘗試解析。
隨著“金屬氫電池”這幾個字符通過陳念的意識被輸入到係統中,係統的反饋也立刻出現。
【金屬氫電池:這是一種能量密度極高的電池,同時,它的技術複雜程度也極高】
【解析源點消耗:1192點。】
1192點!陳念下意識地瞪大了眼睛。
但是,他並非驚訝於金屬氫電池所消耗源點數的巨大。
恰恰相反,這個源點消耗,在他看來,似乎有些.太低了!先不說金屬氫電池怎麼實現,光是“金屬氫”這種材料,就已經足夠驚人了。
要知道,金屬氫可是被譽為“高壓物理的聖杯”的存在!
氫是最輕的元素,每立方米氫氣重量隻有不到90克,水的密度比它大9000多倍。
但是1立方厘米金屬氫卻有足足1克重,和氫氣密度差著好幾個數量級。
要把氫氣從氣體態變成金屬態,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加壓。
但實際上,想要把氫氣加壓到金屬態,至少需要500gpa的壓力。
而地核中心的壓力才360gpa。
作為對比,tnt炸藥爆炸產生的壓力相當於10萬個大氣壓,隻有10gpa多。
所以可想而知,想要製備金屬氫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哪怕它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
想到這裡,陳念恍惚間有了明悟。
也正是因為原理不複雜,所以才導致這玩意兒的解析消耗並不如自己想象的那麼高。
估計大量的源點,都還是消耗在了把金屬氫變成電池的那一步上。
於是,他重新選擇了解析目標,去掉了“電池”兩個字。
果然,這一次係統彈出的解析消耗,隻有“區區”340個點還是很多,但相對於1192這個數字來說,又算是小了不少了。
不過,陳念仍然不打算把源點投入到這個所謂的製造工藝上——哪怕自己的源點充足,也不會這麼肆無忌憚地揮霍。
原因很簡單,這裡所提到的“金屬氫”,顯然隻是實驗室狀態下製造的金屬氫。
它的工藝流程並不複雜,在十年之後,也已經先後得到了實現。
真正困難的,是怎麼把金屬氫帶出實驗室,實現大規模量產。
至於怎麼去實現量產.那問題就多了。
超高壓環境的製造,高強度材料、比如人造鑽石的製造、用來容納準一維氫的碳納米管.隻有這些問題全部得到解決,金屬氫的量產才有可能實現。
——或者換一個思路,物理方法不行,就用化學方法來嘗試。
但很顯然,在陳念穿越回來的那個年代,化學方法根本就沒有得到足夠的探索,所以他也沒有任何頭緒。
思索再三,陳念還是決定要把手裡的源點花出去。
而他要實現的第一個技術,就是碳納米管!
這玩意兒可不僅僅具有結構強度高這一個優點。
事實上,它還是現階段鋰電池發展的一個重要優化方向。
碳納米管是自身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同時由於其脫嵌鋰時深度小、行程短,作為負極材料在大倍率充放電時極化作用較小,可以大幅提高電池的大倍率充放電性能另外,碳納米管還可以與其他負極材料複合,利用其獨特的中空結構、高導電性及大比表麵積等優點作為載體改善其他負極材料的電性能。
也就是說,如果陳念給出成熟的碳納米管製造方法,則他不僅僅可以為未來金屬氫電池的發展打下基礎,甚至還能在現在,就大步推進鋰電池技術的發展。
一舉兩得!想到這裡,陳念沒有再猶豫。
他查看了係統中碳納米管解析的源點消耗——隻需要12點。
完全可以稱得上物美價廉了。
“開始解析!”
他在心裡默默念到。
短暫的寂靜之後,溫和的數據流開始進入他的大腦。
花費了整整兩個小時,他已經完全掌握了碳納米管相關的全部技術原理。
陳念的嘴角流露出一抹微笑。
在此之前,他所解析的所有技術,都是自己那個世界已經出現的成熟技術。
而現在,對碳納米管的解析,則是讓他的技術解析邊界跨過了“近未來”的那條邊界。
從今天開始,整個華夏的技術,就要正式走向未來了。
想到這裡,他長長舒了一口氣。
沒有人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哪怕是這個世界的霸主,也不行。
非洲的事情必須快速了結,隻有這樣,我們的技術,才能真正具備野蠻生長的土壤.(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