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酒尚溫也變循環發動機試製成功,也就意味著距離h20首飛隻剩下了最後一道關卡:整裝測試。
在這一方麵,陳念從來都不擔心國內工程師的水平。
畢竟,雖然說“工匠精神”這個詞在他曾經生活過的那個時代已經變成了一個充滿嘲諷意義的負麵詞彙,但在現在,它卻是實打實的對那些兢兢業業努力著的工人們的褒獎。
要知道,這個國家的工人,那可都是為了一微米的差異,都能不眠不休地折騰幾十個日夜的狠人。
你可以說他們強、可以說他們梗、甚至也可以說他們憨,但卻絕對不能質疑他們的水平。
在沒有精密機械、沒有高性能計算機的時代,他們甚至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和頭腦,達到與之相似的效果。
他們所代表的,就是人力所能達到的極限。
而現在也是一樣的。
更何況,h20的製造流程中已經引入了大量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有了這些東西的加持,他們隻會把原本的工作完成得更好。
帶著這樣的想法,陳念滿意地告彆了陳果,離開辦公室,走向了h20的整裝車間。
時間正是下午三點,車間裡一片繁忙。
此時的他在603所早就已經沒有了任何限製,如果他願意,甚至可以直接在把最核心的保密車間當自己家。
唐長紅早就已經給他做好了身份,無論對外還是對內,都足以解釋過去。
今天也同樣如此。
陳念進入到車間之後,車間裡正在檢查著起落裝置安裝情況的工程師劉雪健注意到了他,於是連忙站起身來打招呼。
“陳工,今天有空過來看看啦?”
在他的眼裡,陳念是某兄弟研究所重點培養的天才少年,專門過來培訓交流的,保密權限極高,背後還有一些大佬的背景。
在這種認知下,他對陳念一直都很客氣。
當然,這種客氣裡本來還夾雜著一些淡淡的優越感。
畢竟,“將門虎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二代普遍沒太大的真本事。
他一開始以為,陳念也是這樣的人。
但沒想到,幾次接觸之後,他直接被陳念的專業程度鎮住了。
再加上陳念隨手幫他們解決了幾個難搞的技術問題,現在他對陳念的態度,那可謂是真誠到清澈見底的敬佩。
“是啊,聽說變循環發動機馬上就要運過來裝配了,我看看大家準備得怎麼樣了。”
“哎,你你不用管我,做伱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我都那麼熟了,哪還用你招呼啊。”
聽到陳念的話,劉雪健嘿嘿一笑,回答道:“你啥時候來都得招呼,這是規矩。”
“上次你給我們說的那個鈦鋁聯合鉚接製孔法,我們找老師傅去試了,嘿,你猜怎麼著,真牛逼!”
“我們專門找了老鉗工師傅來測試,學過的沒一個說不好用的。”
“劉時勇劉師傅你知道吧?他是我們這最資深的鉗工了,連他都說,能想出這種操作手法的,起碼也得是幾十年的專家。”
“我跟他說是小年輕提出來的,他還不信,上次不是偷偷躲一邊看你來著嘛,你沒注意”
陳念忍俊不禁地笑了笑,略帶調侃地說道:
“你下次讓劉師傅直接來找我,說不定我們還能交流交流。”
“當然了,我也就是紙上談兵,真讓我實操的話,恐怕連鉚槍都扛不起來.”
實際上,陳念雖然沒有真正見過劉時勇,但這個名字他卻熟悉得很。
這人從始至終,都稱呼自己是“一個普通飛機鉚裝鉗工”,但實際上,他卻是一個榮譽拿到手軟、項目經曆無數、甚至牽頭承擔了殲十改項目框架結構改型設計的大牛。
自己之前提出的“鈦鋁聯合鉚接方法”,其實就是在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上擴展出來的。
不過在這個時期,劉時勇雖然能力出眾,但確實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積累,也沒有拿出太多亮眼的成就。
也難怪他還不敢直接找自己聊技術——大概還是有一些“自以為是底層”的自卑吧。
這麼想著,陳念又補充了一句:“我不是開玩笑的哈,改天你找個機會跟劉師傅說一說,讓他有空找我聊聊唄。”
“h20後續的組裝工作很複雜,他作為領頭人,也要心中有數。”
“要是有什麼困難,我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有你這句話就足夠了,陳工!”
劉雪健的神情一振,停頓片刻之後,他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你彆說,陳工,我們這還真遇到了一個小麻煩。”
“你要是現在有時間,就一起幫著看看?”
劉雪健的神情裡透露著一絲赧然,語氣也有些不易察覺的愧疚。
搞什麼,人家是來學習的,結果學了一個多月,什麼東西也沒帶回去,反倒是自己這邊薅了不少“技術羊毛”。
這還算交流嗎?
純粹是技術扶貧吧?
——或許本來他就是來技術扶貧的,隻不過是為了讓603所麵子上過得去,才取了個這樣的名字罷了陳念微微點了點頭,開口問道:“什麼麻煩?是組裝流程上的嗎?”
劉雪健搖了搖頭,回答道:“不是組裝流程,是材料問題。”
“我們之前測試過h20的起降係統,發現現在的起落架,如果是用在其他戰鬥機、甚至其他民航客機上都是夠用的。”
“但h20不一樣,h20因為特殊的機體設計,降落時進近速度比較快,落地衝擊力也相對較大。”
“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設計思路,起落架應力集中現象會比較明顯。”
“這麼一來,起落架的壽命會大幅縮短。”
“本來這也不算是什麼大事——最多就是定時更換起落架易損件就好了。”
“但h20的起落架倉和彈倉存在機械結構上的互用,估計後期維修會很麻煩。”
“所以我們就在想,能不能有什麼方法,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
“這幾天我們下班了都在研究這事兒呢.陳工,我覺得你挺有想法的,要不也一起看看?”
陳念撓了撓頭,語氣有些疑惑地問道:
“這玩意兒還需要討論?”
“這問題不是直接用抗疲勞技術體係解決的嗎?”
“表麵質量改進技術、表麵強度增強技術、結構件棱邊光整技術.哎?你們不知道?”
看著劉雪健一臉懵逼的表情,陳念突然反應過來。
好家夥,這套體係難道還沒出現嗎?不對啊!無應力集中抗疲勞技術體係不是趙振士在2003年左右提出的概念嗎?到現在,沒幾天時間就要進入2007年了,難道改進型300鋼材還沒出現?
他趕緊停下了話頭,轉而問道:&n2型鋼嗎?”
&n鋼啊。”
劉雪健滿頭問號的回答道。
怎麼回事?
明明自己已經算是這方麵的專家了,可是陳念提的那些概念,自己怎麼完全沒聽說過啊。
看著他的反應,陳念的心裡咯噔了一下。
臥槽。
還真是。
自己所說的這些技術,應該是410所在09年才提出來的概念。
在此之前,國內的抗疲勞技術一直是靠趙振士在撐著——而且已經逐漸呈現出不夠用的趨勢了。
&n鋼的氫脆問題其實一直都是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的,要到2012年光飾工藝發展成熟之後,才慢慢地有了應對方案。
自己之前確實是先入為主、把兩件事情記混了.還好!
還好今天來逛了一圈,要不然,這麼重要的一個工藝缺陷,還真就讓自己給漏過去了。
想到這裡,他趕緊說道:
“這個問題不是個小問題,還好你們提出來了。”
“不然的話,後續再想要優化會很麻煩。”
“要解決,就要從鋼材上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