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李想相對而坐,一邊喝著茶,一邊開口說道:“所以這次的宣傳是故意放出的對吧?其實你們的目的就是借助輿論對美國施壓,逼迫他們暴露自己的意圖?”
對麵的李想點了點頭,回答道:“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困難的策略,不過如果要想做出這個決策,其實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對美國的社會結構有所了解。”
“首先,我們對美國的社會階層的共識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它是一個美好的橄欖型結構。”
“也就是說,底層、中層、頂層三類人群的數量,呈現出的是少多少的結構。
“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長期都強調保證中產階級的利益。”
“因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產階級確實是這個國家的骨乾力量。”
“但是,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在近幾年的時間裡,美國的社會結構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
“其中最典型的變化,就是橄欖球模型,正在逐漸轉變為金字塔模型。”
“底層人群的數量在不斷放大,中產不斷跌入底層,但頂層人群卻始終保持不變。”
“你應該知道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聽到李想的話,陳念點了點頭。
他不止是知道,甚至可以說,他太知道了。
他一手引爆的經濟危機,可以說就是這種變化的最大推手。
於是,他開口回答道:
“是因為針對性極強的金融危機摧毀了他們的中產階級,而本就沒有額外資源進行高風險投資的下層階級仍舊維持原狀。”
“至於更高層級的頂層,一切的風險都與他們無關,他們所承受的損失會不斷向下傳遞,最終轉嫁到底層手中。”
“沒錯。”
李想讚同地點了點頭,隨後又補充道:
“但其實,你的這個說法有些過於單一了。”
“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概括,其實結論是這樣的:富人聯合窮人消滅了中間層。”
“你可能會問,頂層為什麼需要與底層聯合,底層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算簡單,我們首先要搞明白的是,對於頂層來說,一切關乎所謂價值觀、關乎所謂‘自由意誌’的議程討論,其製定者都是上層社會的超絕經營。”
“金融資本決定了媒體的話語權,社會輿論、法案製定都隨著他們走。”
“而他們之所以要關注人權、自由、福利之類的話題,最中的核心,還是為了在這個巨大的博弈場中獲得足夠的利益分配。”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何關注底層會讓頂層獲得更多的利益分配?”
“在這裡,我們仍然拿之前的經濟危機來舉例。”
“這場危機死了那麼多人,還導致了各種大遊行、零元購,各種應對措施一個比一個可笑,甚至連軍事領域也開始受到影響。但美國的社會為什麼還是迅速歸於平靜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的經濟還沒有崩潰。”
“而沒有崩潰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社會中,不存在大規模的赤貧階級。”
“社會底層不穩定的力量永遠來自於赤貧。雖然跟教育、公平、意識形態什麼的都有點關係,但它們永遠不可能成為主要原因。”
“隻有絕對的‘經濟窒息’,才會導致整個社會的動蕩。”
“這是我們一切討論的前提。”
“現在,我們有了第一條結論:當社會不存在赤貧階級時,整個社會的秩序就不會崩潰。”
“緊接著,我們還有第二條不需要推論就可以得出的結論:隻要社會秩序不崩潰,頂層就永遠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對其他層級進行盤剝。”
“他們不在乎這種盤剝的來源是中層還是下層,他們在乎的隻有自己層級的利益。”
“那麼,對他們來說,既要保證整個社會的穩定,不能出現赤貧階級,又要保證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那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
“很顯然,那就是將中產階級的利益,轉移到下層階級身上。”
“皆大歡喜,不是嗎?”
話說到這裡,陳念對美國社會結構的轉變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而與此同時,以李想為代表的宣傳部門為什麼要轉變策略、開始像美國一樣大秀肌肉,原因也呼之欲出了。
思索了片刻之後,陳念開口說道:“那我明白了。”
“金字塔體係緩慢成形,伴隨而來的是話語權的轉移。”
“這玩意可不像金錢和權力一樣能夠富集,雖然我們常常說,金錢和地位能帶來更大的話語權,但很顯然,單位金錢提升所帶來的單位話語權的提升,實際上是一個小於1的數值。”
“也就是說,無論上層階級如何瘋狂斂財、如何攫取權力,隻要底層階級的數量達到閾值,他們的聲音就仍然會超過上層階級。”
“這樣的情況隻會導致一個結果:民粹。”
“完全正確!”
李想高興地拍了拍手,開口問道:“所以,為什麼我們的宣傳策略要改變?”
“原因很簡單,對方已經從精英話語權時代,逐漸走向民粹話語權時代了。”
“我們所給到他們的刺激越大,他們被民意裹挾而犯錯的概率就越大。”
“秀肌肉隻是第一步,以後我們還有更多、更完整的策略。”
“畢竟,他可以給彆的國家打顏色牌、打男女牌、打人權牌,那我們給他們打一打民粹牌,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李想的臉上露出一個陰險的笑容,他似乎已經計劃好了未來十年的工作。
而陳念也隱約感覺到,自己麵前的這個男人,很可能會成為對手的一個噩夢.這樣的天賦確實有點可怕——幸好他是站在己方這一邊的。
陳念搖了搖頭,驅散掉心裡繁亂的念頭。
片刻之後,他突然又笑了起來。
“說到秀肌肉這件事情我給春晚節目組出了一個節目建議,我估計,他們應該已經開始準備了。”
“從各個角度來講,這個節目跟你所提到的策略不謀而合。”
“看來,我們還是很有點默契的”
“什麼節目?”
李想立刻來了興趣。
“不能說。”
陳念搖了搖頭。
“不過,沒幾天就要過年了,你就等著看吧。”
“這一次,我們必須給他們貼臉開個大”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