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說點事情在這次事件上攤牌,實際上陳念是考慮過後果的。
他其實也想過其他方案,比如以“演習”為借口的大規模疏散,比如“預測技術”等等。
但前者操作難度大到嚇人,而後者.則幾乎沒有可能實現。
是的,係統裡給出了預測儀的源點需求,但這個需求的體量,卻是五位數級彆的。
原因很簡單,想要預測,首先就要對全球地質環境達到百分之百的掌握,這對人類探測技術的要求,可以說是超前上百年的。
另外,即使擁有了地質環境數據,以目前人類所擁有的算力,也不可能完成具備參考性的分析——那至少要等到量子計算機出現之後。
綜合來講,預測技術看似尋常,可在實現難度上,甚至比星艦還要大所以,他隻能坦白開口。
沒錯,有些事情一說出口,他將要麵臨的是極大的邏輯挑戰。
你為什麼能掌握這些信息?信息從哪來?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什麼?或者.你是不是來自未來?
無論是哪一個問題,他都很難回答。
但是,他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這本來就是無法逃避的一件事情。
從客觀上,挽回這次災難所造成的損失對國家發展極為重要,甚至比一艘航母、一架戰略轟炸機還要重要許多倍。
從主觀上,他實在是無法坐視自己的同胞遭難。
這不是什麼電車難題,這是數萬條活生生的人命。
畢竟在他看來,明明可為卻不為,那就是對自己能力的極大浪費。
退一萬步說,哪怕是在考慮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其實這個選項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壞處。
反正現在自己的情況跟攤牌也幾乎沒有什麼兩樣,隻是大家心照不宣地不提罷了。
能夠預見未來,對普通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外掛”,但對於一個國家,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陳念並不這麼認為。
在宏觀層麵上,“未卜先知”這個特性,其實能發揮的效果真的有限。
伱知道對方要對伊拉克動手,然後呢?
提前囤積石油?提前布局能源市場?
且不說這樣的大動作會引來什麼樣的連鎖反應,光是做出這些動作所需要消耗的資源,就不是隨便能承受得起的。
一句話,大國相爭,都是陽謀。
從二戰之後開始,就沒有哪個國家的發展,是倒在陰謀之下的。
哪怕是上一世,我們在大豆、鋼鐵、芯片市場的潰敗,官方不知道對方要出什麼招嗎?官方真的沒有一點超前的預測嗎?不可能。
要麼,是擋不下來。
要麼,是無法算清應對對方謀劃需要付出的成本、與可能產生的收益孰重孰輕。
這一點,哪怕能夠預知未來,也是做不到的。
畢竟,陳念知道的隻是“事件”,而不是全局的“事態”,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是“最優解”。
所以,歸根結底,科技發展才是唯一的主線,想靠未卜先知去投機取巧的話,還是早日放棄爭霸的念頭吧。
當然,話是這麼說,但如果真的麵對“信息能改變結果”、且陳念能夠記得的關鍵事件,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的。
比如這一次,再比如14年那一次,20年那一次.想到這裡,陳念的眉頭稍微舒展開來。
他重新抬起頭看向陳果,心思已經完全通達。
他開口說道:“在資金上,我們應該不會存在太大的困難,包括應急救災資金、災後重建資金,總數額都不會超過2000億。”
“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還是放在‘怎樣最大程度減少損失’,尤其是減少人員傷亡這件事情上。”
“隻要人活著,一切就都好說。”
“明白。”
陳果微微點頭,隨後說道:“我不是相關的學者,但根據我的了解,目前在應對大規模、高烈度災害這方麵,整個世界都沒有太好的辦法。”
“最優的選擇,無非是加固建築、提高抗災級彆、及時進行人員疏散這幾項而已。”
“至於想要從源頭上阻止.聽都沒聽過。”
“我聽過。”
陳念接口說道。
“有一種設計叫做‘地質盾’結構,可以通過鑽孔的方式,在需要保護的重點區域外圍形成一層空隙結構。”
“人工實驗數據表明,這種結構可以讓災害產生的能量下降80以上。”
“唯一的問題是,這種結構的工程量太大,成本太高。”
“另外還有所謂的‘地質鬥篷’,就是在土地上種植楔形樹林,通過樹木的高低排布,把瑞利波轉化為剪切波。”
“當然,這種設計實現難度雖然小了一些,但效果也差很多。”
聽到陳念的話,陳果微微皺起了眉頭。
“如果多種方法結合使用呢?能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
“理論上應該可以——不過具體的實施,還需要相關的地質專家去討論。”
陳果默默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你能劃出的範圍能精確到什麼程度?”
“10公裡以內。”
“那也不算什麼大工程嘛.”
陳果的神色再次鬆弛下來,隨後,他一邊在紙上演算,一邊解釋道:
“你看啊,如果說地質盾的作用是可靠的話,我們按照直徑30公裡來算,管控區周長大概在100公裡左右。”
“在這一百公裡的長度內,我們需要進行深度鑽孔作業,按單孔直徑1米,深度100米,孔間距按1米計算吧。”
“一孔的土方量也就是120方而已,總共600萬方的土方量我不是土建專業人員啊,但如果隻看土方量的話,這數據連大型工程的邊都沾不到啊。”
聽完陳果的計算,陳念也吃了一驚。
他一開始確實覺得這會是個大工程來著,但仔細一想,精確位置圈定了,好像又確實沒多大當然,這個“沒多大”對標的是國家項目的體量。
如果不借助官方,靠他自己、哪怕是靠星火小組,想要搞定這種項目的話,那還是天方夜譚的。
畢竟,項目最大的問題不是工程難度,而是施工過程中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思索了片刻,他開口說道:“不到600萬方。”
“地質盾的計算是有固定標準的,針對8.0級、50hz的波,孔洞大小應該在60厘米左右,深度不需要100米,30米,能阻擋麵波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