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測試才開始不到一個小時,試驗組就已經檢測到了十多條異常反饋。
反應堆保護係統(rps)與txp接口數據傳遞異常、rps與av42連接異常、rps與at連接中斷、rps跳停堆斷路器異常啟動、落棒試驗狀況頻出、安注安噴誤動作該怎麼去形容這次的rps測試呢?簡單來說,它幾乎就是一場災難。
“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是最輕的說法,更客觀來講,這套係統應該說是“完全不可用”。
看著眼前的結果,陸擎舟深深歎了一口氣。
他轉向一旁的研究員,開口問道:“為什麼會出那麼多問題?到底是設計參數本來就有問題,還是執行建造過程中的問題?”
研究員猶豫了片刻,回答道:
“兩方麵的原因都有。”
“從初步分析來看,rps係統的敏感度過高,各傳感器布設存在問題,這導致了測試過程中數據流量過大,對中央處理器的運算能力造成了挑戰。”
“其中大部分的誤動作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而各方麵的連接異常問題,就是工藝流程不過關了。”
“這個問題其實一直都存在,哪怕是現在在用的191堆,也時不時會出現同類問題,隻不過我們加入了大量冗餘設計,算是用笨辦法把問題解決了而已。”
“所以,191堆的能量效率才會那麼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聽到這裡,陸擎舟默默地點了點頭。
事實上,216堆本來就是為了解決191堆能量效率低下的問題,所以在設計方案時,他著重關注的也是所謂“輕量化”的問題。
但很顯然,以研究所現在的技術水平,還根本撐不起這樣的輕量化設計。
盲目追求增效,帶來的就是穩定性的大幅降低。
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唯一的辦法,隻能是想辦法提高己方的技術能力,突破矛盾的閾值。
然而,這哪裡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事情?
任重道遠。
陸擎舟突然覺得有些慚愧。
距離彭士祿彭老爺子搞出第一代堆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當年他們在深山裡沒日沒夜地研究,才最終打破了那個“0”的魔咒。
他們所期望的,無非是後人能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努力再向前攀登,徹底奠定華夏核動力工業的基礎。
但實際上呢?自己這一代人做得,確實不儘人意。
看到陸擎舟失落的神情,身邊的研究員也大致猜到了他的想法,於是便開口安慰道:
“陸總,沒關係,這些問題我們再想辦法解決。”
“確實是有客觀因素的,老美的技術封鎖太嚴重了。”
“傳感器傳感器買不到,材料材料不提供,要不是去年芯片的問題解決了,我們連專用處理器都沒有了。”
“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跟捏泥人一樣,咱們總得先把胚子捏出來,再慢慢地去造型。”
“你倒還安慰起我來了?”
陸擎舟突然覺得有點好笑,雖然嘴上不饒人,但心裡到底是稍稍放鬆了下來。
他帶著眾人離開實驗室,正打算返回辦公室整理數據,做進一步的優化,但等待多時的秘書卻告訴他,有人已經在辦公室等他了。
陸擎舟疑惑地推開了辦公室的門,而當他看到坐在辦公室裡的人時,臉上的神情瞬間由平靜轉換成了驚喜。
“陳工!”
坐在辦公室裡的人自然是陳念,早在深藍16項目剛啟動的時候,他就跟陸擎舟有過一麵之緣,討論過有關航母上核動力的事宜。
但由於動力係統的不成熟,這個方案最終沒有落實。
不過,兩人也保持著斷斷續續的聯係——主要是陸擎舟聯係陳念。
“是準備要搞核動力了嗎?”
這是陸擎舟的第二句話,他甚至等不及跟陳念寒暄,便直截了當地開口問道。
陳念笑著點了點頭,回答道:
“是的,本來就是遲早的事情,現在時機成熟了,就不打算往下拖了。”
“好啊,太好了!”
陸擎舟激動地在辦公室裡走來走去,這一刻,他心裡有許多話想說,但最終卻全部壓了下去。
誠然,作為一個科研學者,他深知一切技術突破終歸都是要靠步步為營的努力,但星火所創造的“奇跡”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當這個機會出現在自己麵前時,他也很難不激動。
畢竟,核動力研究院確實需要技術援助,也確實需要一些強大的外力,來打破因為技術封鎖所導致的停滯不前的現狀。
深吸了一口氣,穩定住自己的情緒之後,他開口問道:“陳工,咱們是個什麼計劃?是要做三代堆嗎?”
“不是。”
陳念搖了搖頭。
陸擎舟微微一愣,但還沒等他來得及發問,陳念便繼續開口說道:“我們要上釷基熔鹽四代小型堆。”
“釷基熔鹽堆?不是高溫氣冷堆?”
陸擎舟大驚,隨即略有些急切地說道:“這條路線不好走啊,氟鹽腐蝕太嚴重了,熔鹽堆的工作溫度也高,光是循環管道抗腐蝕材料就是一個大問題。”
“另外燃料循環方式也更複雜——我們現在連三代壓水堆都做不好,要上釷基熔鹽堆”
“但它是反應堆小型化最好的路線。”
陳念開口打斷道。
陸擎舟沉默下來,心裡還是有些懷疑,但很快他便反應過來:如果搞不定,那陳念來這乾嘛?難道是來逗自己玩的嗎?
於是,他趕緊問道:
“陳工,已經有把握了?”
陳念神秘莫測地笑了笑,回答道:
“不敢說百分之百有把握。”
“大概也就.99吧。”
最近更新時間不穩定,主要是因為涉及一些後續劇情的調整,會儘快搞定哈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