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隻要把它造出來就好了晚點還有一章,身體快好了)“美方布局新型含能材料,未來能源格局將有大變?”
“什麼是全氮陰離子鹽?它的出現將帶來什麼?”
“更務實!相較金屬氫而言,全氮陰離子鹽或將更快取得成果。”
“步子邁得太大了?布局金屬氫,是高屋建瓴,還是好大喜功?”
關於全氮陰離子鹽的發布會召開之後,全球媒體迅速跟進,而華夏正在進行的金屬氫項目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無論客觀與否,所有人對金屬氫項目的看法都驚人地一致,那就是:在現在這個階段,去搞金屬氫,似乎確實是有點超前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為金屬氫項目站台,在論壇上,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已經穩穩地占據了最高熱度。
“所以說在含能材料這個領域,我們已經確定走金屬氫路線了?總感覺這玩意兒的用處不是很大啊,而且合成難度又高,實用性遠遠不如全氮陰離子鹽.”
“你扯淡呢?你說合成難度高是對的,但說用處不大就純扯了。”
“先不提常溫超導能帶來多大的輸電技術提升,能讓人類在能源領域走出去多少步,哪怕光是作為燃料、炸藥,金屬氫的效能都是極為驚人的。”
“如果能有辦法大規模合成金屬氫,首先在武器方麵,第四代核武器將徹底改變這個世界的威懾格局,奠定秩序變動的基礎。”
“其次,作為燃料使用,金屬氫燃料可以毫無壓力地實現單級火箭入軌,航天事業將會有重大發展,人類有可能直接跨入一個嶄新的太空時代。”
“綜合來說,金屬氫的前景是無比廣闊的,唯一的問題,就是實現難度太大。”
“本質上,這種技術跟核聚變技術也差不多.”
這條長評發出之後,眾人討論的焦點,也從兩種技術的優劣,逐漸轉到了兩種技術實現的難度上。
“雖然金屬氫實現起來困難,但全氮陰離子鹽也沒那麼容易吧?”
“我記得南理工其實一直都在做這方麵的研究,他們前身就是專門搞炸藥的,從立項開始到現在也小10年了,都還沒有任何進展,老美一句話就想搞出來?開玩笑呢?”
“確實,五元氮環極度不穩定,即使很弱的氧化劑也能造成其分解,目前國內外所有的機構,都不能做到切斷cn鍵而保持五元氮環的完整性,在這種情況下,去談製造全氮陰離子鹽屬實是有點癡人說夢了。”
“老美之前不是合成過全氮陽離子鹽嗎?我記得是98年的事情了,這兩者有什麼區彆?”
“全氮陰離子鹽中n5ˉ離子呈環狀結構,五個氮原子上的電子離域共軛而使n5ˉ離子環具有一定的芳香性,之前美國合成的全氮陽離子n5+是鏈狀的,穩定性遠遠不如全氮陰離子鹽。”
“而且,全氮陽離子鹽合成過程中是要使用氫氟酸的,這玩意兒有多危險不用我說你們也該知道.”
“但是雖然這樣,綜合來講,全氮陰離子鹽還是比金屬氫要容易吧?”
“那確實不管怎麼說,老美說的一句話是對的,很有可能,我們搞出金屬氫之後,世界已經是全氮陰離子鹽的天下了。”
“危言聳聽吧?新事物總是會淘汰舊事物的,金屬氫也會淘汰全氮陰離子鹽。”
“技術會被淘汰,但秩序很難打破.聊這個也沒用,看官方的通報吧。”
“我倒是希望我們能兩條路同時走,但成本上是個大問題.”
成都,辦公室裡。
看著網絡上的討論,陳果略有些感慨地說道:“現在的網友水平越來越高了啊,但就他們對兩條技術路線的分析來講,跟專業的含能材料學者也差不到哪裡去了。”
“是我們之前的科普項目效果開始顯現了嗎?還是他們本來就懂?”
“都有吧——主要原因還是互聯網技術發展,信息交換變得簡單了。”
陳念笑笑回答,隨即又繼續說道:
“但不管怎麼說,普通人對這兩種技術的看法還是有局限性的。”
“他們隻看到成果的效果,卻沒有看到研發過程中的附帶效用。”
“如果單純考慮‘研發成功概率’和‘成品影響力’綜合之下的收益期望的話,全氮陰離子鹽確實有可能高於金屬氫。”
“但問題是,金屬氫研發過程中所涉及的高壓物理領域的技術提升、高強度材料的附帶成果,都是全氮陰離子鹽所不具備的。”
“所以綜合來說,哪怕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搞金屬氫也比搞全氮陰離子鹽更劃算。”
陳果微微點頭,略微思索片刻後,又開口說道:“說起這個,金屬氫搞出來之後,應用方向伱是怎麼打算的?”
“首先肯定是在超導特性上做文章——輸電網絡要基於此做全麵更新。”
“電力輸送的損耗降低之後,我們在能源領域就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逐漸用電力新能源取代傳統的化石能源。”
“其次,超導懸浮列車也是重要的方向,我們現在高鐵技術已經基本成型了,下一步就要追求更快、更安全的鐵路運輸了。”
“當然,金屬氫最大的作用,還是在於金屬氫電池。”
“這一塊很複雜,短時間內我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陳念說這句話並不是謙虛。
在最開始嘗試性地做解析的時候,他就已經發現,金屬氫電池所需要的源點比單純的金屬氫材料要高兩倍以上。
這足以證明,要把金屬氫變成電池,其中的技術難度絕不會小。
“沒有把握就慢慢來吧,這都已經夠超前了。”
陳果安慰著說道。
“不過,老美給我們來這一手倒是真的挺惡心人的——我們搞金屬氫,他們就搞全氮陰離子鹽。”
“如果真的讓他們搶了先,我們後續的布局,可能會有麻煩。”
“放心,不可能讓他們搶先的。”
陳念果斷回答。
“彆看他們說的那麼輕鬆,但要搞出全氮陰離子鹽,他們至少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但我們這邊大規模量產我不敢說,如果隻是實驗室製取的話.給我兩個月的時間,足夠了。”
“兩個月?!”
陳果大驚。
“那麼快嗎?能實現嗎?”
“當然能。”
陳念胸有成竹地說道:“碳納米管技術已經完全成熟了,鑽石氈也已經到位,我們已經走完了所有前置步驟,現在欠缺的,隻不過是要把這些技術綜合起來,達成最終的成果罷了”
兩天之後,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金屬氫項目組綜合實驗室內。
艾薩克好奇地在實驗室裡走來走去,而周圍的實驗員們也同樣好奇地打量著他。
當然,這並不是這個研究院裡第一次出現外國人的麵孔,當年等離子體研究院在質子回旋加速器項目時,就有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聚集在這裡,更不用說開放性更高的醫療材料類項目了。
這裡從來都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地方,相反,它極為開放,兼收並蓄。
眾人之所以覺得好奇,還是因為艾薩克所表現出來的“主人翁”精神。
他似乎並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顧問”,而是把自己當成項目的主導者——至少,也是把自己當成了項目的關鍵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