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合成成功幾天之後,一條“爆炸性”的消息突然刷爆了全球科研圈子。
這是真正的字麵意義上的爆炸性消息,因為它確實與爆炸有關。
“美國克裡斯特實驗室成功在高壓條件下合成全氮陰離子鹽,開啟人類新時達。”
沒有人對這個看上去有些誇張的標題表示不滿,因為如果情況屬實,那用“新時代”來形容確實並不過分。
全氮陰離子鹽可不僅僅是一種安全穩定的炸藥那麼簡單,憑借著超高的比衝數值,它確實有可能開啟航天新時代。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這條消息僅僅是消息,而並不算是具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
因為根據實驗室透露,他們的成品已經因為實驗意外而消亡了,而具體的論文和以及實驗數據,也並沒有完成輸出。
所以,雖然學界對此表現出了極高的關注,但也沒有任何一個組織能就此下定論。
但哪怕僅僅是這樣,克裡斯特也已經足夠滿意了。
畢竟,他發布消息的目的,本來也就是“引發關注”而已。
而在目前信息交流最頻繁的互聯網論壇上,對這條消息討論的熱度也逐步高了起來。
“克裡斯特實驗室的消息可信度高嗎?就空口無憑的一條報告,沒有化學式,也沒有相應的數據支撐,更沒有成品展示,就這麼靠嘴說,有點太兒戲了吧?”
“這倒是正常的,現在還沒有進入到發論文的階段,大部分科研項目,在實際成果出來之後都是會先放出消息,起碼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才會開始撰寫論文、申請專利、公開技術。”
“基本上說,克裡斯特實驗室這次的信息公開屬於比較普通的操作,我大膽猜測一下,他們應該是達成了某種不完善的成果,想要進一步研究,就需要更多的資源和經費,所以才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引發關注。”
“這一點,從他們所說的‘成品已經意外消亡’這個情況也可以印證。”
“但無論如何,沒有證據,還是很難讓人相信其真實性啊”
“還好吧,克裡斯特實驗室背靠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克裡斯特本身就是含能材料、尤其是含氮材料領域的大牛,當年合成全氮陽離子鹽的時候他就參與過項目,也屬於領頭人之一。”
“這樣的一個人物,你說他刷點小花招刷存在感我信,但你要說他手裡什麼東西也沒有愣吹牛逼,那就有點惡意中傷的味道了。”
“而且,根據他們公開的簡易流程,有一些機構已經開始嘗試去做重複試驗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機構跳出來打假,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證明消息的基本可信了。”
看完內行人的解釋之後,眾多網友也都有了基本的判斷。
對於這類最新的科研成果,絕大部分人的反應還是相對平和的。
誠然,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見證過數次我方與美方的衝突之後,大部分網民對老美的態度都算不上多好,但即便如此,他們仍舊會對不斷推動人類科技向前發展的科研學者們表示尊重。
所以,針對這條消息的討論大部分也都停留在技術層麵,大家更關注的是全氮陰離子鹽出現之後能做什麼、能有什麼用途。
“.反正目前還不清楚美方這次合成的化合物的性能,不過如果但從材料本身來分析,你們說的這玩意兒是新一代炸藥這種說法還是不太靠譜的。”
“全氮陰離子鹽的穩定性雖然高於全氮陽離子鹽,但它的分解溫度基本上不會太高,估計也就一百多攝氏度。”
“在這種情況下,爆炸還沒發生,化合物就已經分解了。”
“所以說,不應該把它當成純粹的爆炸物看待——尤其是在高壓法下合成的全氮陰離子鹽更是如此。”
“相比之下,我倒是更期待我們自己的化學方向的成果,據說南理工那邊也打算發布進展報告了,還開了個學術會議,要跟老美打擂台。”
“我總覺得,他們應該是手裡攥著什麼秘密武器,要不他們應該不會那麼自信才對”
這條評論發出之後,不出所料的,原本和諧討論的網友們立刻分成了兩派。
其中一派認為化學法難度過高、南理工技術底蘊太差,基本上不可能在短期內取得成果。
而另一派則認為,近幾年華夏科技的發展都呈現出某種不可思議地跨越性趨勢,這一次很可能也不例外。
兩撥人馬爭執不下,漸漸地,單純的技術討論開始變了味。
“伱們想的太美了,總以為自己可以實現彎道超車,但你們有沒有想過,技術的積累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彆以為搞出了一些應用技術上的突破就有多了不起了,在基礎科學領域,老美才是老大!”
“你以為我們材料學很強嗎?彆扯了!不說全氮陰離子鹽項目,金屬氫項目,不還是要靠外援嗎?”
“認清現實,正視差距吧。”
“嗬嗬,樓上的是跪太久了站不起來嗎?我們的材料學不強?你自己去翻翻《先進材料》,看看這幾年我們有多少論文?”
“彆的不說,光是航空領域新材料,這幾年就出了多少了?”
“要不然,你以為我們的飛機哪來的,航母哪來的,導彈哪來的?”
“光是有材料更新並不代表材料學就強,那些高溫阻燃材料不過是在現有的理論基礎上進行的重新排列組合罷了,跟全氮陰離子鹽的難度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一個是老技術的優化,一個是嶄新的新技術,能一樣嗎?”
“彆說那麼多了,你們要是覺得南理工牛逼,讓他們直接拿成果出來啊,你看看他們敢回應嗎?”
“嗬嗬,拿出一個‘因為意外已經消亡’的成果嗎?誰還不會啊.”
爭論愈演愈烈,而衝突的核心,也慢慢集中到了進行著同類研究的南理工項目頭上。
無論所持的觀點是正麵還是負麵,所有人都在期盼著南理工能站出來回應、能公開他們的最新進展。
然而,處於討論中心的南理工卻從始至終都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因為,這隻規模不大的研發團隊,此時正在集中他們的全部力量,對項目發起最後的衝刺。
技術、工藝已經完全確定,距離真正合成出全氮陰離子鹽,隻有一步之遙了另一邊,倫敦,國家複合材料中心。
布魯克·寇茨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而他的對麵則是從在帝國理工時期開始就一直跟著他的學生、同事兼朋友菲林·威瑟斯。
布魯克罕見地沒有在這個本該享受下午茶的午後離開中心,去到他熟悉的咖啡館裡喝上一杯加滿糖的紅茶,而是反常地留在了辦公室裡,仔細地閱讀著一封來自華夏的郵件。
對他這樣地地道道的英國人來說,這似乎是有些太過於辛苦了。
如果放在以往,無論是因為何種原因而被迫“加班”,布魯克都少不了要在嘴上咒罵幾句,甚至有可能會就此罷工。
但這一次,他卻樂在其中。
原因很簡單,這封郵件裡所書寫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給他提供的趣味,已經超過了喝不到一杯完美的下午茶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