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從直覺上,他卻沒辦法真的讓自己放鬆下來。
他輕輕歎了一口氣,思索片刻後,開口說道:“先不管那麼多吧,無論如何,我們總是要提前做好準備的。”
“不過在宏觀經濟上,有一點,我們需要做出戰略調整。”
“哪一點?”
陳果問道。
“稀土。”
“技術環境變化之後,稀土的重要性跟前幾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我的建議是,從今年開始,我們自有的稀土,不能再出口到國境之外。”
“這個沒問題,我們從06年開始已經進行管製了,短期內收緊,壓力也不會太大。”
“那就好。”
陳念微微點頭。
他還記得上一世在06年以前華夏稀土產業所承受的“大潰敗”局麵。
雖說之後通過各種手段挽回了敗局,甚至在一段時間之後重新奪回了主動權,但不得不說,已經造成的損失是不可挽回的。
不過好在,這一世,因為經濟環境的變化,稀土出口所提供的經濟效益也已經相應弱化。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動作比上一世要果斷得多。
同樣的問題,雖然自己沒有主動乾涉,但卻依舊得到了避免,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
陳念唯一希望的,就是這樣正向的蝴蝶效應,能更多一些.而另一邊,李想端坐在電腦前,仔細地閱讀著係統上跑出來的每一條輿情數據。
在陳念的判斷被上報之後,他跟其他所有相關人員一樣立刻行動起來,開始對所有可能得風險進行排查。
不過,他雖然隸屬情報部門,但實際上負責的更多的還是輿情方麵的工作,所以在麵對問題是,他第一個想到的也是從這一方麵下手。
在過去兩天的時間裡,他彙總了近兩年來互聯網上所有議程的目錄和數據,其中包括論壇熱點內容、年度重要新聞、內部核心評論、以及他的權限所能查詢到的所有關鍵情報信息。
隨後,他對這些信息進行了逐條分析,打算優先排除掉其中“絕對不相關”的部分。
第一個被排除的是有關那場地震的消息,雖然這條議程確實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但它的性質決定它自始至終都隻能是一個完全獨立的隨機時間,沒有任何人能利用,也不會與任何宏觀局勢存在關聯。
其次被排除的是一係列影響已經終結的話題,其中包括華夏各類新裝備所引發的話題。
這些裝備雖然仍然在擴散著他們的影響力、仍然在緩慢地改變著這個世界,但“話題”本身,卻已經不具備參考價值。
緊接著,他又依靠他自己的理解排除了一些理論上對華夏影響不大的話題。
其中,中東各國之間的“獨立衝突”被排除,非洲內部、沒有華夏介入部分的局勢變動也被排除。
做完這一切之後,他將剩餘的話題重新分類,並最終總結出了幾條最具代表性、討論熱度最高的議程。
而在看到結果之後,李想的心裡突然產生了一種複雜的情緒。
不,並不是忐忑不安,也不是如他剛剛加入情報部門時經常會產生的“憤怒”的情緒。
而是自豪中又帶有一絲懷疑。
讓他自豪的,當然是話題列表所展示的內容。
“喀土穆危機解除,華夏或發揮重大作用。”
“製裁失效,半導體、通信公司集體出海。”
“海上再添兩島,可起降重型運輸機、轟炸機。”
“美日同盟破裂,歐洲被華夏公司攻陷?”
“航母戰鬥群撤出,055暢通無阻。”
“人才大規模湧入,華夏或成為民心所向?”
一條條消息,每一條都在訴說著華夏近年來的巨大變化,也在展示著華夏與美方實力強弱的交替、增減。
毫無疑問,消息都是好的。
但他懷疑的是,我們真的已經強大到這種程度了嗎?他隱約感覺到,從上到下,從民眾到官方,自信的情緒似乎有點太過強烈了。
尤其是,當天看到最近一條熱度暴增的爆款評論之後,他心裡的不安越發強烈。
那條新聞的標題是:
“最好的時代,最好的機會。”
它所訴說的內容是什麼,不言而明。
這並不是一條官方評論,但它所受到的認可,卻並不亞於任何一條官方消息。
這代表著什麼?這代表著,在民間,對這件事情的呼聲已經達到了“眾望所歸”的程度,並且,自己的上級,華夏的輿情監管部門,對此也沒有加以刻意的引導和控製。
所以難道.真的要動手嗎?
李想的眉頭緊緊皺起,思索片刻後,他拿起電話,撥出了陳念的號碼。
電話接通之後,他直截了當地開口說道:“陳奶奶,我有個想法。”
“你所擔心的事情,會不會,跟南島有關?”
電話那頭的陳念足足沉默了半分鐘,等到李想都以為電話被掛斷了,才終於聽到了他的回答。
“我明白了。”
“我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真是南島?”
李想有些難以置信地問道。
“是,也不是見麵聊吧。”
“有幾個關鍵信號,需要去驗證。”
“如果全部證實,那樂子就大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