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突破恐怖平衡?還有一章)而此時,指揮室內。
卡爾·托馬斯看著最新傳回的航拍圖像,臉上的表情簡直可以用如喪考妣來形容。
就在剛剛,整支航母編隊可以說經曆了數十年以來最黑暗的20分鐘,所有人都為迎接可能到來的衝擊做好了準備,艦載機放飛的速度達到了極限,彈射裝置還沒來得及冷卻就再次投入使用,盾艦嚴陣以待,甚至連潛航在遠處的核潛艇,也都進入了戰備狀態。
對於對方所謂的海上試驗,托馬斯早有準備,也預料到了對方會這樣進行示威。
甚至更進一步,他還預料到了對方的攻擊會發生“偏航”,落在己方演習區域外圍、或者直接落在島國方麵的艦隊附近。
這也是他做出“不予反擊”的命令的依據。
因為他知道,對方不會就此開打,而一旦己方主動進攻,至少在國際輿論上,整個行動的正義性,就會失去保障。
他隻想看著對方氣急敗壞,看著對方在用儘一切手段,卻仍然無法激怒己方之後,迫不得已地選擇最後一條路。
但很顯然,他打的算盤落了空。
原因很簡單。
對方行動的威力,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
尤其是赤尾島的現場,簡直可以算得上是石破天驚了。
要知道,那是一個長度達到500米,寬度160米的“巨型”島礁,即使這座島的主體隻是一座石山,基地並不算牢固,但在托馬斯的認知裡,仍然沒有任何一種常規武器,可以在一次攻擊中將其徹底毀滅。
——可事實確實如此。
在第一批次的戰鬥機偵查中,fa18甚至沒能在海麵上發現這座小島殘留的痕跡,他們無比驚恐地在加密頻道裡報告,說赤尾島徹底消失了。
這個消息幾乎把托馬斯嚇得從椅子上跳下來——什麼武器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除了核彈頭,還能做其他的考慮嗎?有那麼一瞬間,托馬斯甚至想要立刻回報角樓,通知他們進入全國緊急狀態,拉響警報,讓所有地麵上的人全部躲進地下避難所裡。
但終究,他還是沒有下達這樣的指令。
他所考慮的點有三個。
其一,己方的核預警係統並沒有偵測到任何洲際彈道導彈發射的征兆,對方顯然隻是按照預定的試驗計劃行動而已。
其二,他始終不相信,對手真的敢以這種方式挑起戰爭。
在他看來,雙方即使要動手,那也應該是先發生小規模衝突,並逐漸把衝突擴大。
這些小規模衝突,一定是因為民船航線問題而爆發的,因為這才是正確的事態發展方向。
哪有上來就扔核彈的?哪怕是自己一方,即使收到了主動攻擊,也不會甩手就把最後的底牌丟出去。
兩國交往,無論是和平共處、還是針鋒相對,那都是一筆生意。
托馬斯相信對手是聰明人,不可能這麼做生意。
第三,整支艦隊、包括爆炸發生時接近赤尾島海域的預警機和戰鬥機,都沒有遭遇到除正常電子乾擾之外的ep影響,這不符合核彈爆炸的特點。
——而事實也證明,他的謹慎和敏銳給了自己、也給了自己的國家一個機會。
在那兩發爆炸之後,對方再也沒有了彆的動靜,他們甚至主動撤掉了外圍的電子乾擾,恢複了雙方直接通信的渠道。
這無疑表明,對方並沒有宣戰的意圖。
可那座島到底是怎麼沒的?
托馬斯想不明白。
從偵察機拍攝的最新照片來看,那座島其實並沒有完全消失,攻擊應該是從側麵命中了主要山體,隨後把整座山都炸平了,並在海中留下了一個直徑至少達到15米以上、深度達3米的深坑。
按照海上爆炸威力計算,這樣的爆炸威力至少達到了15噸tnt以上,已經接近小型核彈頭的爆炸威力。
全氮陰離子鹽炸彈?
托馬斯的腦袋裡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他記得,在不久之前,自己參加的一次技術培訓中曾經有人提到過這個概念。
按照記憶力極有限的信息,這種爆炸物的威力確實是tnt的好幾倍。
沒錯,這就是唯一的解釋了想到這裡,托馬斯的額頭上突然冒出一陣細密的汗珠。
他猛然意識到,如果華夏真的搞出了一種威力僅僅是略微弱於核武器的新式炸藥,那己方麵臨的情況,恐怕會更加複雜。
是的,這種新武器完全可以繞過各國的核捆綁,達成大規模殺傷的目的。
實際上,所謂的核捆綁並不單純是以“核”的特性作為捆綁標的,它的本質,是限製某種多方共有的、足以達成互相毀滅的武器的使用。
但如果,有一種武器,它既具有足夠的威力,又具有獨一性呢?
這種時候,想要對其進行反製,就變得極為困難。
你不可能簡單地利用核捆綁的原則去實現對這種武器的限製,原因很簡單,位於核捆綁鏈條上的眾多國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成共識。
甚至連己方內部都不可能及時做出判斷和決策,因為這其中,涉及到一個“總當量”的問題。
世界上擁核國家保有的核武器,都是以能夠摧毀世界上其他所有擁核國家的主要城市、主要功能區為基礎的。
在恐怖平衡的邏輯之中,一旦有任何一個國家發射核武器,其他擁核國家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不計敵我地向所有俱樂部成員發射核彈。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沒有任何人能在核戰中幸存下來、沒有任何人能取得“獨立於戰場之外”的優勢。
可在麵對新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時,一切都變了。
首先,它的產能不足以覆蓋所有擁核國家。
其次,它具有清潔性的特點。
這也就意味著,當擁有這種武器的國家宣稱要對某國使用這類武器的時候,那麼他就一定是隻對這個國家使用。
這是一種另類的“安全聲明”,也是一種極為奇異的“和平威懾”。
它跟核武器完全不同,它給了其他國家選擇和平的機會。
如果說,核武器的終極秘密是“所有人都給我陪葬”的話,那麼新武器的秘密就是“我隻要你給我陪葬”。
是的,美方當然可以宣布執意進行核反擊——或者說,這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但問題就在於,這是一個公開的、且不需質疑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