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過年,孩子們都早早的起床等著吃飯。這年月沒有什麼比餓肚子更恐怖,孩子們也深有體會。
這個年代的孩子可不懶,一年裡除了冬天萬物凋零窩在家裡,其他季節都在為填飽肚子而奔波。
“媽,太香了,我的肚子都忍不住咕咕叫了。”李娟趴在廚房門口不停往裡瞅著。
“羊肉餡的餃子肯定香了,飯馬上就好,叫你哥他們擺桌子。”新年嘛!大家都高興,王春梅也沒有板著臉趕人。
“吃餃子咯!”
小家夥趕緊跑到門口給正在玩耍的其他小夥伴通風報信。
冬天吃湯餃子是最好的,王春梅今天做的是酸湯水餃,飄花用的是蔥,還滴了李文帶回來的香油。
這年月的餃子可不是無限續杯,而是要分的,王春梅妯娌在廚房就已經分好了。
小孩子20個餃子,大人30個,每人再給兩個粉條蔥花餡的包子。
渭河縣初一的習俗是不吃饅頭,餅子的,而是吃包子,當地人認為初一吃實心的會變笨。
“媽,這酸湯水餃太好了吃了,等我長大以後要天天吃。
哦,對了!給你和我爸也吃。”李勇意舔著碗底,猶未儘的說道。
此李勇吃完了水餃,連湯都喝了個乾淨,這會兒美滋滋的舔碗底呢!
“我家勇娃子真是長大了,知道孝順父母了。”崔燕子聽到小兒子的童言,笑嗬嗬的誇讚。
“對,阿勇今年也十歲了,是個小夥子了。”院裡眾人也笑著附和。
沒想到這小子不經誇,接下來的言論讓眾人尬了。
“媽,那你把你剩下的那半個包子給我一吃唄!”小家夥語出驚人。
“臭小子,剛才白誇你了。”
崔燕子一臉黑線,要不是初一不能打孩子,她絕對讓這小子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阿勇,沒吃飽嗎?初一要吃飽,去廚房自己拿去,鍋裡還有熱的包子。”王春梅笑著給崔燕子下了台階。
“大娘,那我就再吃一個包子,就一個。”小家夥聽見王春梅的話,喜的趕緊跑進廚房。
“真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啊!這孩子今年才十歲,飯量都快趕上我了。”蹲在台階上邊吃飯邊聽廣播的李德忠苦笑著說道。
“娃能吃就是福,這兩年咱家情況好了些,讓娃吃飽。這要是前些年,娃想吃咱還沒有呢!”李德佑也笑著感慨道。
吃完飯就是娛樂時間了,小孩子放炮、玩彈弓、鐵環、花花繩。
婦女坐在一起,三七二八的拉家常,誇自家孩子,這年月可沒麻將打。
男人則掀花花、打撲克、對方、下棋、鑼鼓隊,甚至有些年輕人偷著耍錢。
吃完飯,村裡自家的族親兄弟把李文兄弟幾個叫了出去打牌,諞閒傳。李文對打撲克這些一直不怎麼感興趣,就坐下和眾人閒諞。
這年代,農村人很多都沒去過縣城,更彆說省城了。
這一個個都是年輕人,正是求知欲最強的年紀,拉著李文非得讓他講一講省城的樣子。
當李文講到百貨大樓,自行車、各種電器和白菜一樣擺著賣時,一眾小夥子都是一臉憧憬。
但是憧憬歸憧憬,李文知道這群年輕人的歸宿隻能是,也隻有這片土地。他們沒有其他門路,這就是農民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