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束發射的光子,沒有靜止質量,主要依靠高溫燒蝕來毀傷敵方目標,但超過一光秒的射程,散射將會非常嚴重,即使精準照射到敵人,保持的溫度也很難給敵人帶來困擾。
但在幾萬公裡的射程內,激光束的殺傷力還是非常大。
至於動能彈,非常好理解,就是憑借堅硬的彈體撞擊敵艦!
太空沒有空氣,因此實體彈沒有阻力,發射出去可以依靠慣性飛行,等到了殺傷範圍後,安置在內部的製導係統啟動,瞄準敵艦之後,彈體會進行二次加速,然後義無反顧的撞上去!
二次加速的動力自然是來自彈體內的一次性發動機,當它發力的時候發動機就已經報廢,剩下的交給慣性就完了。
太空戰艦進行超視距戰鬥時,很少用到化學能炸彈和核彈,原因非常簡單,這兩種炸彈爆炸聲音驚天動地,伴隨刺目大火球,以及橫推一切的衝擊波傷害,但在無介質,即沒有空氣存在的太空,殺傷效果大打折扣!
作為第三方觀察者,不會聽到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也感受不到毀天滅地的衝擊波,能夠看到大火球,爆炸瞬間的高溫帶有一定的殺傷力,炮彈的話產生的破片因為沒有阻力會一直以好幾倍音速的速度飄下去,假如正好碰到哪個防護力弱一點的戰機,倒是會給對方造成一定的威脅,嗯,僅此而已。
核彈的話,威力稍微強點,怎麼說它的排麵也在那兒,一顆能毀滅一座城市的恐怖衝擊波就彆想了。
就像老虎捕獵,撲倒之後一口咬斷獵物脖子,但你把老虎牙都拔了,光靠柔軟的牙鄉就不好達成鎖喉目標了。
如果核彈能夠在敵艦近旁爆炸,那對方還是挺倒黴的,畢竟炸開那一瞬間中心溫度以億記,火球外圍也有幾萬攝氏度,如果沒有量子護甲,那隻能接受被汽化的命運!
不過太空中熱傳導效率極低,隻要離開火球範圍,生還的幾率應該還是比較大。
嗯,老虎雖然沒了牙戰鬥力減半,但那兩隻大爪子也不吃素,單爪一揮一噸的力量,還是很夠大部分動物喝一壺的。
核彈在太空戰場上,真正能夠發揮全部威力的,隻有在爆炸瞬間產生的各種各樣的輻射!
什麼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可見光,α,β,γ射線,以及中子射流,這些玩意兒讓生物體細胞發生電離,破壞正常功能,產生有毒物質,染上放射性疾病,導致有機生物體機能損壞!
此外電磁脈衝也會破壞電子設備,如果防護不足的話。
但話又說回來,太空說是真空,其實無時無刻不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宇宙高能射線,而能夠進入太空的文明那一個不在防輻射上做足了功夫,所以隻要不是被核彈貼臉炸,核彈起到的作用真不算大,遠不像星球表麵,可以作為戰略威懾力量。
然而,真實太空戰場上,各種實體武器的威力大小其實並不是排在第一位,因為首先要能把它們精準投送到敵人身邊。
沒有戰場投送能力,一顆核彈能炸掉太陽也是白搭,而能把有質量物體加速到多快,就成了衡量文明高低的最主要標準。
受速度限製,這些實體彈也最容易被宇宙戰艦的近防武器攔截,所以,若非符合投送或發射的條件,太空戰場上幾乎見不到導彈飛彈核彈等在地球上常年占據頂流的武器。
再說回當前戰場,李斯特一聲令下,正麵方向的磁流護盾撤下,而早在發現空間擾動時就開始充能,現已充能完畢的各種炮火立時噴薄而出,幾十道五顏六色的光束,好似過年燃放的加特林煙花,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射向了三萬公裡之外的敵人戰艦!
……
中子加農炮,完完全全的科諾技術成果,斯科爾戰艦雖然搭載了一門,但逆向工程至今沒有取得突破,依然停留在會用,卻搞不懂原理的階段。
科諾文明作為幾乎與星瀾文明齊名的超級宇宙勢力,墮落之後變得越發恐怖,中子炮不過是其用來滅絕那些在他們看來低級的智慧生命常用到的武器。
原理就是根據中子不帶電,不受環境電場乾擾,穿透力極強,在殺傷半徑內,穿透各種掩體,殺死其中的生物體。
人類已基於此原理研製出了中子彈,即微小當量的氫彈,而科諾人則能直接向目表發射中子射流,攻克了需要粒子轟擊才能產生中子的科技壁壘,並將其加速到接近光速的科技高度。
斯科爾人這一炮要打準了,磁流護盾基本擋不了一秒鐘,下一步,中子束中的其他高能粒子會穿透飛船外殼,於飛船內部完全釋放高速中子流。
這些強穿透性的中子在碰到飛船內壁合金中的鈹反射層,這一層本來是用以阻擋高能宇宙射線的反射塗層,卻會在這一刻成為殺傷被保護者的幫凶。
鈹元素將在中子的轟擊下發生增值效應,釋放出更多的中子,進一步增強對飛船內部人員的殺傷力。
說簡單些,到時候偌大一艘移民艦內,將到處充斥瘋狂撒歡的自由中子,它們穿過人體,使體內分子和原子變質或變成帶電的離子,引起人體裡的碳、氫、氮原子發生核反應,破壞細胞組織,使人發生痙攣、間歇性昏迷和肌肉失調等症狀。
接下來的幾小時,他們在經曆難以言表的巨大痛苦後,最終走向無可避免的死亡!
這就是斯科爾膽敢孤艦追擊的底氣所在,雖然中子加農炮並不是科諾人的頂級武器,但仍然是橫掃一切中低級文明的恐怖利器!
隻要一發,就能夠清空一艘巨無霸戰艦內部的所有乘員……如果沒打偏的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