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後土娘娘的禮物!
後土皇地祇看著那少年道人的修為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突破為了這個時代的真人層次,所謂真人者,其神已完,其炁已足,身體輕健,福壽綿延,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常人突破,皆打坐煉炁,閉關百年。
玉清門下的一脈弟子,三清的嫡傳,四禦的弟子,隻要不是先天生靈。
那麼在這一關皆需要靜心打坐,服丹食氣,專心冥一,以求突破進階,這一關和師長無關,修道皆是修自己,能如此自然破境的,可謂是少之又少,後土皇地祇娘娘便是訝異於此,而後顧元營元君笑道:
“能以有為無為而破境。”
“他之後三花聚頂之路,應該會比較順。”
元營元君微微頷首:“當如是。”
“等這真人層次的境界穩固,就算是真正的真人了,若是有得了仙緣,就可以領受天帝符詔,作為天上的仙吏,可食丹藥,蟠桃之流,綿延壽數,縱然不得三花聚頂的人仙境界,活到一兩千歲,也是尋常。”
“不過,他的根基本就有大破碎,想要境界穩固,應該要十年的修持。”
元營元君做出判斷。
那少年道人看到了後土皇地祇,而後起身走來。
放緩了腳步走來,沒有去打擾此刻沉浸在了講法說道之中的生靈。
第一步的時候,身上之炁仍舊因其極圓滿而外散。
第二步的時候,氣機已經開始收斂。
三步之後,其炁已儘收斂於內,其神光暗藏,氣機溫和,仿佛尋常之人,站在了後土皇地祇和元營元君的麵前,而真人層次需要數年閉關的打磨,竟然已經在這短短三步之中化作圓融,徹底穩固。
元營元君的聲音微頓。
麵露些微訝異之色。
三步之內,已足十年之功。
真人之境,臻至於根基穩固?
元營元君道:“你之前已修行過真人的打磨法?”
少年道人看著眼前這位氣質英武的持劍女子,回答道:“如果我真的修行到了這個境界,那麼這炁本就是我所掌握的,徹底掌握它們怎麼會需要太長的時間呢?如果我修持到這個境界,卻又不能掌控自己的炁,就像是一個人長大了卻不會走路一樣。”
“那代表著我根本就是在上一個層次沒有修行至於圓滿的時候就著急破境了。”
“所謂的磨礪,也隻是在補之前的修行。”
元營元君微微皺眉,覺得那少年道人似乎說的有些微的道理,可是那些破境到了真人的,無不是需要耗費時間去控製那種暴漲的炁,以免自身之炁外漏,這打磨之功,豈能是一句話就蓋了過去的?不由道:
“這是什麼秘法?”
少年道人想了想,回答道:“大概是基礎。”
“基礎……”
元營元君無言。
不知眼前少年這基礎兩個字是怎麼說出來的。
可見他模樣,分明也是真的這樣認為的,一時間隻覺得不能言說。
卻又見那少年道人拱手對氣質威嚴雅致的女子微微行禮,口中道:“貧道,見過元營元君娘娘……”
元營元君怔住,而後明悟過來,看向那位眉目明朗,氣質威嚴的女子。
隻是無言,歎了口氣,語氣平和道:
“娘娘。”
‘元營元君’微微側眸,裝作未曾看到元營元君的目光和視線,隻看那少年道人,笑言道:“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這般破境,倒也是難得一見的事情,孩子,過來。”
少年道人看了看元營元君,而後看著那‘娘娘’,歎了口氣。
心神安寧,天資橫溢的道門真人,也還是得乖巧地過來。
然後那女子手掌在少年道人頭頂揉了揉,笑吟吟道:“乖。”
旋即自語道:“你所悟之道,傳之法門,比起我想到的還要更高些了,既如此的話,我也該要給你些許的禮物,作為伱突破境界的賀禮,不必著急拒絕……,你現在,畢竟也還是我地祇一脈。”
後土皇地祇提起手微止少年道人婉拒的動作,含笑詢問道:
“然而,無惑可知道修行之道路?”
齊無惑沉靜道:“知道。”
那猛虎山神就是在踏足更高,三花聚頂之後才離開了鶴連山,齊無惑曾經旁觀他凝聚三花,故而知道三花實則為三華,隻是後來又自老師那裡得傳大道,雖然沒有告知具體的修行法門和竅穴,但是方向卻已指出。
少年道人右手提起,於是磅礴之炁流轉。
已神完炁足。
但是道門的修行,不是單純的積累力量,核心其實是在於參悟天地之大道,已令自身更加趨近於大道,此刻強行積累炁的量和質,非但不能夠突破進入下一個境界,反倒是會讓自己越發地遠離道。
是為乾卦·上九,亢龍有悔。
少年道人道:“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而今我的炁已剛強,則該收斂。”
“道門修行之中,以【化炁】為初關,謂化三歸二,可先天一炁。”
“而【化神】則為中關。”
後土皇地祇生出考校之心,於是笑著指引齊無惑隨自己來,讓他站在自己一旁,而此刻才發現,這位女子的身量頗高,卻又極為自然從容,似笑非笑,詢問其道:“那麼,何為中關呢?”
少年道人道:“人之根本,三魂七魄,是為元神。”
“而炁既已滿,那麼就要與元神合煉。”
“使炁歸神,化二歸一,是為聚頂。”
“這一步之後,嚴格意義來說,將不再有元炁的存在,中關之後,隻剩下了神。”
“而此刻的神,則已經不能夠被稱之為是元神,而是容納了炁,徹底純粹的一點靈光,道門稱呼為【陽神】之境界。”
後土皇地祇含笑道:“可也,然無惑所言,隻是第一步而已。”
“是為【十月關】。”
“是比喻以炁入神,則是真正的複返先天,陽神之初孕,是不遜於懷胎降生的重要事情。因為人間懷胎十月,故而你道門之前輩,稱此為十月關,卻要知道,這個十月隻是比喻這一步的重要程度,卻非是十月之功可以完成。”
“故而,你道門稱之為【中關】,就是因為太多弟子執迷於十月之數。”
後土皇地祇道:“此關極難,元神之動,非同小可,這第一步,名為【移鼎】。”
少年道人沉吟道:“丹法之中,以炁為鼎,這移鼎,是要將一點元神,移動到【丹鼎】之中是嗎?”
後土皇地祇知少年道人的悟性,微笑頷首,道:“是如此。”
“但是元神之處本就是極為重要。”
“尋常修行是要庇護,連動都不可讓其亂動,生怕元神受損,而這一步,卻是要將你的元神凝聚一點靈光,而後落入你的炁之中,以其為爐,轟然煉化之,隻是移動這一步,一個出錯,就會導致元神的損傷,不必說是突破,恐怕當場便是重傷。”
“這一步,是褪凡登仙。”
“自是步步艱難險阻,一個不好,就會身死道消,甚至於身死魂滅。”
“就連第一步都如此艱難,死傷者眾,斷道途者多,所以當年南極長生大帝憐憫於蒼生之苦,所以才創造了【天帝符詔之法】,修者道途崩塌者,可以求一道符籙,也可登仙,雖然不能不死,卻也可得長生。”
“南極長生大帝和北帝的風格不同,他會為所有生靈留一線之生機。”
“所以,自信可踏破道途者就自去舍棄符籙步步登仙。”
“而求道失敗者,也可以留下了那最後的一絲絲希望,可求長生。”
“此為【移鼎】。”
少年道人道:“南極長生大帝……”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