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無惑隻覺得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帶著一種說不出的玄奧和玄妙質感,若是最初修道時候,自己絕對聽不懂,隻是此刻已經曆諸多事情,更曾經親自操控體會過了大品層次的力量和根基,故而對於老師所說的話語和道韻有了更大的領悟。
少年道人沉浸於講道說法之中,唯有近道論道之欣喜,而不知時日之漸過。
divcass=”ntentadv”不知不覺,袖袍染露,月色漸隱,群星散儘,天邊晨曦已經浮現出來,玉清元始天尊止住了話題,道:“我所傳授給你的,不會是太上一炁化三清那樣的神通,也不是上清劫氣為劍,滅卻萬物之霸道;唯講述大道之根本,萬物之根基。”
“須知不為大,方可終能成其大;離你下山,不過兩月時間,須臾而過。”
“汝能修持多少,收獲多少,皆看你自己之悟性,諸多神通,皆汝自悟,而吾不傳。”
先傳基礎。
若有根基,便傳其自諸基礎之上,精妙絕倫的絕世神通,是為真傳。
但是當可修行真傳的時候,少年道人卻是第一個不求真傳之人,卻也是唯一一個,在真傳之上,重新回歸基礎,由玉清元始天尊親自講述【道】的弟子。
齊無惑知老師將要傳授之事,乃是在正法真傳之上的【基石】,是衍化萬法之一,其分量之重,果是真傳,齊無惑起身深深行禮,玉清元始天尊受這一禮,看著晨曦之下的人間,道:“如今,量劫將啟,汝雖奮發而為,令後土獨立,勾陳自封,又有南北製衡,於是量劫稍止,人道當興。”
“然量劫隻是暫且止住,之後仍有爆發,之後人道氣運諸劫,佛道之劫,媧皇之劫,天界諸事,隻會越來越激烈,汝是人族,又是道子,為媧皇重塑真身,又和昊天轉世,相交莫逆,諸劫諸難,皆和你有關,是避無可避。”
“今次傳法,隻望汝可支撐蒼穹乾坤。”
“勿要愧對自我。”
少年道人拱手行禮,道:“弟子謹記。”
他頓了頓,道:“謝師尊,傳法之恩。”
玉清元始天尊微微頷首,甚是滿意——和那十二聖真各有所性格傾向不同,天蓬好戰,太元無爭鬥之心,眼前這少年道人更是接近於玉清,但是分明心中已經是極為欣喜,讚歎,神色卻是冷淡平和,淡淡道:
“汝之後必然入劫,汝入劫難,必有殺伐隨行。”
“吾早已出世,你我師徒一番,傳汝基礎而已,本來就是自然而然。”
“為師也不期望汝可打出多大的名望,震動四方,唯盼你勿要惹事,若是當真恣意妄為,以為師傳汝的神通在外麵闖出禍來,勿要將我名說出去便是了。”
少年道人自是應下,卻不知眼前老師心中真實想法。
後者垂眸見紫氣隱隱浮現出來,冬日日出更遲些,鎮子人間都已經逐漸繁華起來了,玉清元始天尊拂塵一掃,少年道人身上泛起一絲絲的碧色流光,澄澈如玉石,又有玄妙清淨之感,卻朝著上麵蔓延伸展,化作了一棵菩提樹苗,映照七寶玄妙法門。
複又有一粒一粒砂礫浮空,彙聚在了一起,流轉如龍似蛇,似極沉重,風托不起,似又極為輕微,可無儘分裂無儘變化,為九天息壤。
玉清元始天尊又自取出了八寶琉璃瓶,稍微傾倒,令三光神水飛出,盤旋於虛空之中,少年道人體內,泰一功體自然流轉,呈現出金元和火元之炁,五色五炁齊聚,環繞於周身,呈現出諸多顏色,玄妙,玄妙!
玉清元始天尊道:“汝將下山,汝將曆劫,此刻為契機,道聲未遠,此身尚在,就借助這一縷紫氣,凝練五炁於體內,化生萬物於其中,是為內景天地,自此不再受到外界環境的束縛,成為地仙。”
“地仙……”
玉清元始天尊淡淡道:“不錯,尋常仙人雖然是三花聚頂,歸於一炁,那也不過隻是走到了自身後天生靈的極限罷了,仍舊還是在這道中之一端;而有了內景天地,便是如重演當年開天辟地,演化萬物般的壯舉;其中差距,也不過是一大一小罷了。”
“汝可知,這世間諸界,無儘綿延,唯此六界為其中近乎於道者,可若是神遊物外,踏出五行八荒,也有其餘諸界玄妙;正如太乙,證道十方世界;這三千世界,各界皆有一小天地,自有一小秩序,小天道,如同不同區域村鎮,都有其法條和規矩。”
“尋常仙人入內,隻能靠著自身之炁和力量,難以施展大神通,頗受束縛。”
“而地仙境界,哪怕是神遊物外,落入其餘十方世界之中,亦不會受到絲毫影響。”
玉清元始天尊抬起手,手指指著少年道人丹田位置,淡淡道:“隻因【吾道自成】,內景世界之道,自有體係方圓,一道成即永成,十方世界而不滅,哪怕是前往其餘十方諸界,甚至於遙遠無儘,無有玄通之界,隻汝內景世界在,汝道在。”
“那麼,汝神通便在。”
“永無成住壞空。”
“抬手便是神通,吐納即是元炁,因,吾道在內。”
玉清元始天尊抬起手,淡淡道:“隻可惜,諸多所謂地仙者,隻是聚集五炁於內,胡亂開辟一內景世界罷了,其中無有自己的道韻和理解,終究隻是求力而不知法,更何況是道?今日一談,便省卻你數百年彎路,無惑勉之。”
“且在此修行,開辟汝之內景天地罷。”
少年道人道:“內景天地……”
玉清元始天尊平和看著自己的弟子,道:“這一步,為師不會幫你,也不會提點你,所有地仙開辟世界的方式,都和他自己的認知有關,都是自己內心深處認為的【世界起源】,有的是平底高樓,有的是天圓地方,皆無上下,隻玄妙不同罷了。”
“汝,自有汝自己的開辟世界之理。”
少年道人不解點頭,而後盤膝在虛空之中,雙眸微垂。
三光神水,菩提妙樹,並九天息壤環繞於周身。
齊無惑的呼吸漸漸悠長,上清和太上也出現了少年道人身邊,上清靈寶天尊看著自己弟子,道:“這就開始了嗎?玉清,太上,你覺得,無惑的地仙內景,如何開辟的?是地水風火,還是從無到有的創造出諸物?在一片空白之中填充萬物?”
玉清元始天尊不答,神色平淡。
“若是常人,大多會選擇先開辟一處空白之地,就像是一張白紙,而後將五炁填充在上麵,構築出大地,天空,萬物;佛門的,則是平地佛國,澄澈琉璃,萬物蒼生渴求佛法超脫,是為掌中佛國;道門真傳,則走定地水風火之界的手段。”
“至於無惑,恐怕不會選擇其中任何一種。”
“因其宿慧……”
“印象最深刻的,隻是那一種。”
太上撫須,神色溫和,指了指天空。
上清靈寶天尊看著上麵沉寂的群星萬象,微挑眉,似不意外:
“原來如此。”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