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八難已破,我要飛升了
冬日的陽光淡薄而空透,落在身上的時候,隻能夠給人淡淡的溫暖,人間京城的皇宮之中,有穿著赤色袍服的官員,低著頭,在這台階上快步地上下來去,腳步雖然快,卻沉重莫名。
自佛道那一場近乎於有些虎頭蛇尾的論法結束,已經過去了足足數日。
那巨大的金色佛像的出現始末,都是數十萬人親眼所見;既見到了這佛像的出現是多麼地恢弘浩大,也見證了這佛之破碎的一幕是多麼突兀,事實上哪怕是這官員,在這之前,對於佛都是有些敬畏的,什麼諸多因果,神通廣大,輪回千百代。
既在紅塵之中打滾,爬到了這個位置上,又有誰不希望自己的未來仍舊還有此榮華富貴?
昨日卻見證了佛之碎裂,心中某些東西也似乎碎裂開來,一時間倒是空洞洞的。
背後的宮殿又傳來了悲愴嚎哭之聲,將這陷入空洞情緒之中的官員驚醒。
在嚎哭之後,便是大聲的吾無錯,吾無錯,你隻是皇子,沒有資格審判我,但是旋即就是甲士大步前行時候,甲胄甲葉碰撞發出的清脆肅殺聲音,是刀劍出鞘,斬過血肉的聲音,一陣慘叫,旋即便是死寂。
走出來的官員身子顫抖了下,他緩緩回頭,見到了鮮血順著大殿磚塊的縫隙緩緩流淌出來,粘稠無比,背後生出寒意。
又一個……
他心中想著。
正三品的官員啊,禦賜銀青光祿大夫,也被斬了。
一時間甚至於有種兔死狐悲的悲涼之感,心下悵然無比——
佛道之劫似乎結束。
卻如同如泰山一般巨大的山脈,轟然砸落在了無邊無際的大海上,砸落下來的那一瞬間固然已經是聲勢浩大喧囂地讓人覺得驚怖,但是這山脈落下,旋即爆發出的無儘浪濤,對於這水麵之下的一切魚兒來說,才是最為致命巨大的。
自佛道相爭之後,那位佛的法相破碎,諸菩薩皆退去,暫在人間神武朝最大的寺廟之中停留,那裡有著前代人皇和之後被廢的文殤公兩位定力支撐,又以過去大寺的數百年積累,是為跑馬之地,燈火燃燒,最為鼎盛時候,有十數萬僧眾。
最高級彆的僧眾,每日飲食供給令人瞠目結舌,而哪怕是最底層的僧人,也不需要耕種,自有周圍百姓來供養他們,諸菩薩金剛在此,每日裡麵誦經說法,金色佛光化作了巨大的屏障,衝天蔽日一般。
而李翟卻沒有管這等事。
他入朝之後,第一時間將前代的皇帝李暉軟禁了,有大學士趕上門去,怒斥其不尊道德,竟然倒行逆施,必有慘烈的報應,李翟派人前去勸說這位,當今天下文士文宗大魁首的老者離開,後者卻更為不平,憤怒至極,怒罵此等言行是為亂民亂國之舉。
那時候天下所有的讀書人幾乎都盛讚於這位老文宗有錚錚風骨。
天下文宗魁首,為李翟一刀斬首。
於是原本躍躍欲試的文人瞬間噤若寒蟬。
李翟這個被稱之為亂臣賊子,作為子,闖了父親的儀軌;作為弟,逼宮哥哥以皇族身份斬殺文官之首的【當代第一賊】,就這樣提了天下文脈大宗師之首的頭顱,堂堂正正走到了皇宮之中。
而後,三百頭牛拉來了無數的卷宗,開始了被後世稱之為【血洗】的一段曆史事件。
後世有人認為,李翟這位天下第一名將,正是因為這一段時間的血腥殺戮,而徹底斷送了自己登上皇位的機會,明明坐擁著天下的磅礴大勢,最終卻讓一個旁支支脈的弟弟坐在了那個位置上,這對於李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遺憾,但是對於九州天下來說,卻似是無上的榮光。
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開始。
也有人認為,李翟從來就不是一個會成為皇帝的人,他像是一頭磨礪著爪牙的野獸,自年少開始就征戰四方,這樣的人是不會在一個地方久留的,他的目光永遠是更為遙遠的地方,如同遊獵的狼群。
他隻是乘著大勢來到了這裡,而後以邊關要塞磨礪的刀鋒將整個帝國腐爛的地方以一種直接了當的方式儘數斬出去了。
以陣痛完成了最快的蛻變,最終一切的敵意和惡意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完成了自己的宿命之後,就會離開,前往奔赴下一個戰場。
之後那個無邊輝煌的時代,也有李翟的功勞。
而在這個時代,這位已經背負了背叛父親,逼宮兄長諸多惡名的威武王,大刀闊斧地開始了自己對於弊病的衝鋒,將吞了土地的世家儘數重創,而後將土地分給了百姓,又極端徹底地廢除了人頭稅,改為按照土地麵積收稅的方式,攤丁入畝。
這直接侵犯了宗族和世家的利益。
但是在那來此之前,掃蕩諸國,一月之內一十三戰,每戰必勝的兵鋒之下。
世家大族亦已成為了綿羊。
李翟已經是大軍閥。
隻是其行暴戾,雖然是為了大刀闊斧地改革,卻也是影響了許多百姓,百姓有誇讚的,也有罵聲一片的,但是他不在乎,隻是堅定地完成自己該要走完的命運,而在同時,秦王開始默默接濟那些受到影響的無辜官員,為百姓爭取利益。
如同陰陽流轉,人道氣運也在這個過程當中完成了玄妙的轉化。
雪花飄飛而下,又年長了一歲的秦王李威鳳伸出手掌,聽著屬下的稟報,微微點了點頭,他看著摘星樓,似乎也在看著鋒芒畢露的威武王,對旁邊的蘇聖元歎了口氣,道:
“天下執政有三,王者,霸者,強者,王道之政化之,霸者之道威之,強國之道脅之,各有所長。”
“而今之世,幾番大變,需要的不是王道的教化,而是霸道的鎮壓。”
“但是,似兄長這樣的霸道,卻實在是過分了,雖然解決了許多的麻煩,但是這樣的話,是注定無法得到皇位的……”
蘇聖元道:“所以殿下在此刻開始收服人心,是為了……”
李威鳳道:
“夫子往日也曾教導過我,要以百姓為重,我這樣做,一方麵是為了百姓,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一方麵,若當真天下有變,如我所想象的那樣的話,或許也是更進一步的機會。”
蘇聖元怔住。
這個在中州偏遠山下教導學子數年的讀書人不敢置信地看著寒梅樹下的秦王李威風。
一時間有些恍惚,有些陌生,秦王右手背負身後,左手在前,捏著一枚梅花,五官已經逐漸長開來,眉宇飛揚的少年意氣已經開始消散了。
自古總是大事最能磨礪人。
李威鳳身上的稚氣也已近乎於散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燃燒著野望的沉穩,秦王低聲地道:“……那個位置,誰又不想要呢?”
如同一道雷霆轟然砸落。
蘇聖元身子猛然顫了下,怔怔仰視,少年秦王仰著臉,就在冬日涼薄的陽光之下,看不清楚五官,他似乎在這個少年秦王的身上,看到了一個個熟悉的身影,那眼底燃燒的野望如同火焰,似是前代人皇,似乎是被軟禁的李暉。
在這一句話之後,曆朝曆代那名為皇帝的怪物,他們仿佛在李威鳳的體內複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