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儘誅之,如何?
“上清洞玄真君?”
四位菩薩神色訝異,各自對視一眼,皆是自對方眼中看到了驚愕之色——上清靈寶道君雖然貴為道祖,三清之一,位格至高無上,但是和另外兩位道祖的性格作風皆是極為不同——
玉清元始天尊性格莊重肅然,門下弟子不多,每一位親傳弟子,無不是經曆層層考核方才入門,入門之後則是告之六界,旋即隨老師入大羅天玉虛宮之中,嚴加教導,夯實基礎。
少說修持數百年,多了有千年之久,等到基礎打好,修道諸技皆齊備了。
方才允許其下山雲遊。
譬如之前那位玉清太玄真人,火曜洞陽大帝。
卻是在大羅天上修行千年,這才允許其出山,一出山果然便是一鳴驚人。
而太上一脈則是最為隨緣,在有為無為之間,這漫長歲月,真正入了門牆,得到了玄之道號的,除去了那位玄都大法師之後,也就隻有太上玄微真人。
上清大道君則性情恣意,收徒時候既不如玉清元始天尊那般,要諸多考核;又不如太上道祖一般對弟子心性要求頗看重,收徒也就隻是講求一個隨緣。
看得上眼了,也就教導一段時間。
性子去了,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消失了。
這就導致了上清一脈的弟子多而駁雜,門下弟子極良莠不齊,也就是最近,太乙救苦天尊回歸,重新肅整上清門風,方才有所好轉,而正因為上清門人,數量太多,哪怕是這幾位菩薩一時間也不知道這位上清洞玄真君是哪一位。
麵麵相覷了下,觀世音菩薩雙手合十詢問道:“恕貧僧冒昧。”
“不知道這位上清洞玄真君,實力之強和真人相比如何?”
和我相比?
齊無惑的聲音頓了頓,隻好回答道:“我不曾和他交手切磋過。”
“但是他的實力之強,絕不遜色於我。”
“而論及殺伐果斷,則還要更在我之上。”
諸菩薩彼此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驚訝——太上玄微真人,本來就已經是斬破量劫的道門真修,若是在他眼中,這位上清洞玄真君的殺伐果斷還要在他之上,那這位洞玄真君之手段,便是委實可怖了些。
齊無惑嗓音溫和道:“有勞幾位,將那一座寺廟的位置給貧道留一下。”
“貧道好通知到他。”
“自該如此,有勞玄微真人了。”
觀世音菩薩取出一畫卷,上麵有著古樸軌跡,卻是一副地圖,可以辨認出山勢和方位,在群山包圍之處的一座山巔上,有一寺廟,被以朱砂筆墨畫了個圈,旁邊寫著一行文字——
【爛陀寺】。
意為——悲湣眾生,好樂周給,時美其德,號施無厭。由是伽藍因以為稱。
占地方極大,建築群極巍峨,寺廟之中,諸佛像極神聖威嚴。
已算是九州人間最大的寺廟,其中擴大化有國君的允諾和人力的傾斜,也毫無疑問是有諸多菩薩金剛,參與其中,齊無惑辨認了位置,記在心中,而後將此物交還給了觀世音菩薩,溫和道:“此事我已知道了,之後我會告知上清洞玄,讓他前去一觀。”
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並文殊普賢,皆是神色微鬆,雙手合十,深深一禮。
齊無惑邀請他們暫且留在這裡,用過一餐素齋,這四位菩薩且不曾答應下來,隻是說道:“諸多同修,欲念障目,遮掩了自身性靈慧光,波及了蒼生,我等同為佛門修士,本該阻攔,卻隻恨自身無力,一個時辰,分成兩個時辰用,都嫌來不及,怎麼還能在這裡久留?”
“有勞真人詢問。”
齊無惑詢問他們接下來要去哪裡?
觀世音菩薩雙手合十道:“和那位上清洞玄道君約定的時間在三日之後,我等打算前去尋訪諸友,或者換取,或者交易,買來一些用得著的玄門神兵,用以克製那胎藏界曼陀羅封印。”
齊無惑見他們神色堅定,顯而易見是發自真心,而非隻是客氣,便不再開口挽留,他們出去,站在了這守藏室古老建築之下,風吹而過,翹起飛簷之下的鈴鐺震蕩,發出清脆聲音,少年道人詢問道:“幾位菩薩,貧道尚且還有一事不明。”
觀世音菩薩止步回身,神色溫和,道:“真人還有何事?”
齊無惑笑了笑,看著遠處,神色平和開口,似漫不經心道:“這些僧人背棄佛理,傷害蒼生氣運,不顧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會帶來生靈塗炭,胡作非為;阻止他們,理所當然,隻是不知道,上清洞玄做到什麼程度,諸位覺得合理?”
做到什麼程度……?
四位菩薩的神色都頓了頓。
這個平淡的問題不知為何,隱隱然帶著些微的血腥之氣,揮之不散。
文殊菩薩緘默,旋即認真詢問道:“敢問真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隻是詢問諸位而已。”
普賢菩薩詢問道:“那麼,真人覺得,會是什麼程度?”
少年道人頓了頓,他看著遠處的天空,看著天空下逐漸歸於和平的人間紅塵,回答道:“我並非是上清洞玄真君,所以他會怎麼做,我也不知道,隻能夠舉個例子了,比方說……”
少年道人的聲音頓了頓,而後道:
“儘誅之,如何?”
?!!
儘誅之!
四位菩薩的神色驟然凝固了下。
眼前似乎已經見到了那腥風血雨的一幕幕。
而這個被他們下意識忽略,下意識避開的問題,也如此直接地擺在了他們麵前。
是啊,要做到什麼程度?
這個問題,在這一瞬間掀開了方才溫情的商討,變得無比銳利,直刺入心底最深處!
觀世音,文殊,普賢,彌勒皆是神色凝住。
諸多菩薩和僧人,為了廣大佛法而做出這等事情,自是不對,可是該要怎麼做呢?是要將他們儘數殺了,然後斬去魂魄,揚了血肉,斷絕法脈嗎?
這樣的行為,同為佛脈的他們,可以接受嗎?
甚至於退一步說,他們有為蒼生而涅槃死去的覺悟,但是若因為自己的求援,導致了那數萬僧眾,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化作白骨累累的話,此心難道不會隱隱作痛,隱隱懊悔,墜入迷障諸苦之中,無法自拔嗎?
眼前道人平和注視著他們,紅塵來去,道在前方,他似乎變得無比高大,無比幽深,說出的話語,隱隱然是直指著他們本心最為隱秘幽暗,最為恐懼,因而下意識忽略的那一部分內容,然後將這一部分軟弱逃避,不願思考的部分都掀出來,擺在他們的麵前。
而後,叩問本心!
簡簡單單的問題,卻似乎洪鐘大呂,震動心神!
一瞬間的沉默,卻又似乎持續了非常漫長的時間。
文殊菩薩雙手合十一禮,一字一頓道:“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一切唯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