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百姓無人發聲
第二日一早,賈環早早起床洗漱。
現在太子已經回來了,就不能再愉快地翹班了,前幾日遲到早退上班摸魚的日子,將一去不複返。
匆匆吃過早飯之後,賈環駕車趕到東宮,剛到值班房坐下,墨還未曾研好,便得到太子傳喚。
估計是要追究他遲到早退的事情了,賈環在心裡演練著事先想好的措辭。
不多時,他便跟隨劉興來到太子書房。
見了太子,賈環施禮道:“下官參見太子殿下。”
太子忙過來扶起賈環說道:“賈侍讀毋需多禮,快坐下說話。”
咦?賈環明顯感覺到,太子態度不錯,不像是要追究他過錯的樣子。
賈環若有所思地想到,大概是因為太子這幾日在李家村看到了一些真相的緣故。
再結合太子昨兒在朝堂之上的表現,可以推斷出,太子已經不再信任那幫文臣。反倒是對自己這個敢說真話的小小侍讀,態度上發生了轉變。
此時,金鑾殿內,再次進行了一次大朝會。
而崇康帝的冷眼旁觀,實則是要看清保守派到底要保舉何人。
“賈侍讀言必信行必果,不但如此說,也是如此做的。賈侍讀用言語激將本宮,讓本宮親去民間體驗民間疾苦。”
“太子之所以在書上看不到真實的民間疾苦,主要是因為沒人為百姓發聲。能發聲者,皆為士大夫。若史書皆為百姓所書,太子殿下豈能看不到民間疾苦?”
重點是平安縣新任縣令人選的問題。
平安縣縣令,必定要是變革派的人才行,並且還要是有能力有手段有魄力的年輕才俊才成。
聽到這個問題,賈環微微一笑,越發證實了自己的猜測是對的。
聽到這個問題,太子臉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平安縣有一萬五千餘戶百姓,十一二萬人口,乃是上縣。
“先生如此高義,又如何受不得本宮一拜呢?”
想到此處,太子不由起身,向賈環拜謝道:“先生高義,請受本宮一拜。”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原因。百姓根本無法傳遞出自己的聲音,自己如果不親自去民間體驗的話,又怎麼可能聽得到呢?
因此雙方爭吵的不可開交。
由地方官一下轉為京官,如果運氣好,再下放到地方任職一次,然後再轉調京官的話,就可謂是青雲直上,前途不可限量。
即便他真有此心,然他隻是一小小翰林,如何能做到這一點?
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他之所以哄騙太子去體驗民間疾苦,完全都是被皇上逼的啊。
“在他們眼裡,百姓都是賤民,何曾被他們放在心上?”
而這個試點縣就選擇在了平安縣。
當然了,真相是萬萬不能說出來的。
這些問題,都是太子去了李家村那幾日生起的疑惑。
太子大笑道:“先生高義,何罪之有?以後本宮還有許多事情要請教先生,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賈環連忙起身避開,無奈說道:“太子殿下折煞下官,焉敢受太子之禮?”
崇康帝冷眼旁觀,並不曾開口。
賈環被太子誇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說的那番話,都隻是人設而已。人設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