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稅賦比率
聽到這四個條件,十四位家主,不由悄然鬆下一口氣來。
十萬兩銀子,對他們十四家世家來說,也並非小數目。
不過,拆借一二,還是能拿的出來的。並且這馬車作坊可是一隻能下金蛋的金雞啊!
一次性投入,起碼會有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收益。
至於年底分紅,不能插手馬車作坊的管理經營等,這些統統不是問題。
換言之,也就是說,這四個條件,他們完全沒什麼問題的。
想到此處,王家主忍不住問道:“大人提出的四個條件,我等都沒什麼問題。”
“至於田地畝數,我等又豈敢欺瞞大人?隻是如今我平安縣內推行新法,攤丁入畝,不知一畝田需要繳納多少稅賦?”
王家主之後,其他家主也紛紛附和,都表示同意賈環提出的四個條件,都願意繳納稅賦。
好吧,其實他們的選擇著實不多。
正所謂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如果他們不聽話的話,估計馬上就要大禍臨頭。
大多數朝代都超過十稅一。
要是一畝地百姓隻有一兩銀子的收入的話,那些江南的百姓,豈不是都要餓死?
“而那些百姓賣出糧食的價格,一斤也就在兩文錢上下,因此,他們一畝地收入也就一兩多銀子。”
江浙兩省田賦的標準為每畝派銀7錢3分,外加每丁編徭銀2錢1分,總計每畝交銀9錢4分。這樣算下來,10畝田地就要向官府交稅9兩4錢。
他們就是那被夾在中間的小鬼啊。
賈環和顏悅色地請王家主坐下說話。
聽到賈環的質疑,王家主忙說道:“大人有所不知啊,江南地帶,實是一年兩熟的。並且他們耕作要更精細,畝收本比北方要多的。”
“如今我北地一年一熟,一畝地一年也就收入一兩銀子上下。大人若是不信的話,隻管去打聽,若我有半分虛言,任憑大人處置。”
實際上在江南十畝地大約要向官府繳納十一兩左右的稅賦,這比他一畝地一兩銀子的稅賦還要高。
他忽然想起他前世看過的清代《賦稅全書》的記載。
在許多朝代的農稅都是十稅一,兩漢時代甚至有過三十稅一的比例。
畢竟,昨兒曹、宋、白三家才剛剛被抄了家,曹家和宋家的嫡係,更是直接被當眾斬首。
見縣令大人竟是虛心求教,不恥下問。
王家主忍不住說道:“縣令大人,這稅賦未免忒高了啊!”
好吧,雖然那是清朝的資料,現如今是大夏朝,但也不應該相差如此之大才對。
想到此處,賈環不由站起身來,向王家主深深一揖道:“多謝王家主提醒,本官險些釀成大錯。”
或許,那位王家主說的,真的有道理也未可知。
賈環記得,好像在明朝後期,隨著夏播大豆的推廣,華北地區便開始兩年三熟的耕種方式。
而賈環聽到他們的話之後不由大喜!成了!
若不是這位王家主提點,自己差點就要釀成大禍。
並且官府收取稅賦從來都不是按照規定收取的,通常都會上浮個兩三成。
“若百姓一畝田隻能收入一兩銀子的話,那江南的百姓豈不是要餓死?”
如今北地還是一年一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