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李刊,一共十七個“中立派”的朝官,以後還會更多。
這便是魏長天建立同舟會的真正目的。
一樁樁就連寧永年和魏賢誌都不知道的隱秘之事借由同舟會二五仔之口傳進各個“當事人”官員的耳中,從而威逼利誘後者服下傀儡丹,彙成一股可被自己所用的政治力量。
《武道大巔峰》這本書後期寫了不少朝堂之爭的內容,他這次算是把能記住的大部分“家底”都給拿出來了,勢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同舟會基本框架的組建。
“......”
九五至尊,輝煌禦極,龍椅之上依舊空空如也。
寧永年還沒現身,金鑾殿中竊竊私語聲便也沒停。
李刊的後背滲出細密的汗珠,臉色卻是不變,眼神掃過身後的十四人,腦海中不停閃過一個個名字和職務。
翰林院、國子監、內務府、六部、在京武將......
十四人的來曆五花八門,但無疑都是各自機構中掌握實權的人物。
李刊不知道這些人是因何被魏長天收攏,進而服下丹藥成為同舟會成員的。
但如果刑部的那個男人沒騙自己的話,他們眼下無疑都與自己一樣已然沒有了退路,隻能是跟魏長天共生死、同沉浮。
目光停滯幾息,神色平靜的轉回頭。
又瞥了一眼與自己僅僅相隔一條過道同排站立的那位太常寺卿,李刊最後將目光集中在左前方一人的後背上。
能在朝堂之上站第一排,那便基本都是內閣大學士、各部院尚書、都察院禦史之類一品或從一品的大官。
除了位列最中央的兩個身著繡蟒金袍、袖端為薰貂的年輕男子。
而李刊此時看的正是兩人之中位居左列之首的那個。
二皇子,寧文煜。
“......”
看著金袍之上那九條於波濤中翻騰的四爪紅蟒,李刊的心情複雜到了極點。
而也就在此時,大殿中的嘈雜聲卻突然戛然而止。
所有人瞬間閉嘴,等到從屏風後走出的寧永年穩穩坐在龍椅上,然後便紛紛屈膝跪倒,嘴裡齊聲高喊。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
“眾愛卿平身。”
寧永年表情看不出喜怒,待眾人站起之後才又接著說道:
“今日其餘諸事不議,隻議大奉之事。”
“如今許家之亂未平,大奉卻又借機落井下石。”
“此戰打還是不打,都說說吧。”
......
......
翌日,蜀州州衙。
昨天經過好一番討論之後,關於該如何應對大奉的挑釁,寧永年已經做出了決定。
而這個結果是在今天下午傳到魏長天手中的。
儘快平複冀州之亂,同時儘量調停柳魏爭端,進而集全國之力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大戰。
終究還是修真世界啊,一言不合就是乾。
魏長天心裡嘀咕一句,將手中密信交給楚先平,自己則是起身將木窗打開,深深呼吸了兩口新鮮空氣。
大奉突然橫插的一腳算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俗話都說趁他病,要他命。
大寧如今遭此大亂,老對手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選在這時候發難也合情合理。
甚至如果兩國真的把這場國戰打成持久戰,與蜀州相鄰的大黎再來湊個熱鬨也不是不可能。
“楚兄,此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