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掌管司法的大理寺,到負責祭祀的光祿寺。
從管理外事的詹事府,到掌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的通政司......
當幾乎所有中立派朝官突然“挺身而出”,鮮明且一致的表達出自己的立場之後,其餘人都一時間愣住了。
包括大感震驚的魏賢誌、一臉不可置信的寧文均。
以及目瞪口呆的阮天富。
他用屁股想也知道這麼多人同時發難絕不可能是偶然事件。
那便隻能說明這些平日裡跟自己一樣,好似哪邊也願不得罪的同僚們其實早已姓了“魏”!
李刊、餘守道、劉步青、陸儒、孫國楨......
一個個名字跳躍在腦海,各個都是響當當的大人物。
而這其中最讓阮天富吃驚的無疑還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那位白發蒼蒼的工部尚書,陸儒。
“阮大人,君子理應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如今天下大亂,咱們工部唯有在此亂世中不偏不倚才能獨善其身。”
“恪守中庸之道沒什麼不好的,你要切記......”
以上都是陸儒前不久才剛剛跟自己說過的原話。
而阮天富如今回想起來,卻隻能說......
好家夥!
你這個糟老頭子裝的還挺像啊!
抬眼看了看站在第一排、聲音賊大、麵色無比正經的陸儒,阮天富心中一陣無語。
而前者卻是根本沒工夫看他,此時正在滿臉“正義”的聲援寧文均,言語間絲毫沒有半點“中庸”的意思。
“殿下!大寧之所以會走到如今這一步,完完全全是拜凶君所賜!”
“如今南方大亂,東邊又打國戰,各地糧價居高不下,民生凋敝!各州府時有百姓活活餓死之事發生!”
“不論如何,老臣都讚成殿下立刻即位!”
“唯有這般才能平穩天下局勢啊!”
“......”
在阮天富驚愕的眼神中,陸儒劈裡啪啦一股腦說了一大堆。
而其餘剛剛站出來的高官也是一樣,分彆從不同角度來為寧文均必須立馬即位找儘了各種理由。
有人說寧永年犯下的罪行遠不止寧文均說的那些,還有更多。
有人說隻有寧文均即位,寧玉珂才有可能會與朝廷談判,保證大寧不會分裂成兩個國家。
有人說自己夜觀天象,發現寧永年的帝王氣運已經由於原州城之事消散一空,如若大寧再不換皇帝恐怕國運將會大大衰落......
總而言之,各種稀奇古怪的理由甭管是真是假,此時統統被一股腦的丟了出來,目的皆是要讓寧永年下台。
這當然也使得“支持派”的聲量一瞬間便超過了“反對派”。
一共一百一十八個朝官,如今明確表示支持寧文均篡位的已有七十一人,明確表示反對的則有三十九人,還剩八個如阮天富一樣無關緊要的小官沒有表態。
對這三十九人來說,他們無疑驚訝於局勢突然的變化,但也知道現在不是考慮李刊等人是何時與魏家結黨的時候。
不論如何,他們肯定不能眼睜睜看著寧文均就這麼順利篡位,哪怕阻止不了也要儘量為寧永年多拖延一些時間。
然而魏賢誌當然不會讓他們得逞。
藏身於屏風之後,輕咳一聲吸引了寧文均的注意力。
僅僅是一個眼神,後者便明白了意思,立刻沉聲低吼道:
“夠了!”
“不管怎麼說爾等都是我大寧朝官!於朝堂之上吵成這幅樣子成何體統!!”
“我知道你們當中定有人不服!”
“好!不願輔佐我為新皇的,站出來!”
“......”
寧文均的一番怒吼叫停了殿內的吵鬨,但半晌之後卻無一人主動站出。
槍打出頭鳥的道理誰都懂,所以他們此刻大都有些猶豫。
不過李刊倒也機智,見“反對派”不敢冒頭,於是便“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口中高呼道:
“吾願輔佐殿下即位新皇!”
嗯?
眾人視線瞬間集中過來,大家都是聰明人,因此很快就明白了李刊在乾什麼。
“吾亦願輔佐殿下!”
“老臣也是!”
“微臣亦然!”
“......”
不出三息,大殿之中立馬便伏身跪倒了一片。
而還站著的人此刻臉色皆十分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