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所有即將參與排位賽的種族,都在積極的準備即將開始的比賽。
各族開始往沃爾星係,投入越來越多的兵力。
戰事也因此變得愈發焦灼了起來。
實際上,在這個時間點,比賽已經開始了。
某些種族之間,是存在著不可調節的矛盾的。
這些種族,未來在排位賽上,必然是敵人。
因此他們會選擇在這個時候,瘋狂消耗對手的有生力量。
到了正式比賽上,是有規則進行約束的。
有了規則的約束,擊殺一個敵人所需要的代價,會比現在要高。
於是乎,每一屆的種族排位賽前夕,沃爾星係都會發生類似的事。
這幾乎已經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不同於正賽。
初賽的規則,是每族派出至多派出十萬個神明,來一場大亂鬥。
中途不允許補兵。
在規定的時間裡,以各族的擊殺數來決定名次。
而初賽和正賽的名次,又是分開計算獎勵的。
這是為了避免霸主級種族下場,欺負其他種族。
這裡主要點名矽基。
然後是正賽。
正賽才是決定種族排名的關鍵,也是殘酷程度拉滿的一場戰爭。
在這個階段,比賽基本上已經不存在規則的約束了。
參與比賽的種族,可以使用一切手段,並不限製中途繼續投入兵力進行補充。
正賽采用據點戰模式。
在比賽圈定的範圍內,每個恒星係都算做是一個據點。
占據據點獲得固定積分。
據點占據以後,按停留時間繼續獲得積分。
以最終積總量,決定參與種族的排名。
順帶一提,成功奪取地方駐守的據點,會一次性獲得大量的積分。
獲取積分的總量,等同於防守方通過防守時間獲得的積分總量的全部。
被奪取的據點的一方,則會失去該部分積分。
正賽在兵力上不做限製,但最高僅允許舊日支配者進入戰場。
也就是說,種族排位賽考驗的是一個種族的中層實力。
規則是這樣沒錯。
但種族排名順序,可不完全是由排位賽來決定的。
和種族注冊的新手保護期規則一樣。
各族通過排位賽,獲取到的資源分配,是具有一定時間的絕對自主權的。
且在這個時間段裡,其他種族不得對該種族進行任何戰爭掠奪行為。
等這個時間段過了,就沒有約束了。
這裡就涉及到了一種玩法。
例如母神精靈一族,在種族排位賽中獲取到了96名這個不錯的名次。
在排位賽結算後,母神精靈獲取到了大量礦物行星的所有權,作為排位賽的資源獎勵。
在正常的情況下,母神精靈一族是不具備守住這部分資源的能力的。
因為那些比母神精靈更加強大的種族,也在覬覦著她們手中掌握的這部分資源。
為了能夠守住這部分到手的資源,母神精靈選擇了上交其中一部分礦產收益,來換取某個霸主級種族的庇護。
有了這個霸主級種族的庇護,其他種族若還想要掠奪母神精靈的資源,就是需要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那個霸主級種族的對手了。
這種行為,有一個俗稱。
保護費。
這也是絕大多數種族會選擇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