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琅!
青州的那些鄉民,本該早就被送出上京。
奈何,太多人對他們好奇,一波波的人去圍觀他們。
偏生這些鄉民不怕人圍觀,還大膽的將韓家在青州做的好事都說了一遍。
可以說,這陣子韓家善名遠揚,大半都是他們的功勞。
韓家一時半會沒能將他們送回青州,好不容易抓住一個日子,送他們出京。
也不知怎麼,那些鄉民要離開的消息走漏了。
許多人趕來為這些千裡迢迢為恩人伸冤的義士送行。
長亭,折柳送彆,氣氛很好,大家紛紛話彆。
隻是,鄉民中,突然出現了騷亂。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婦突然直挺挺地朝後倒去。
幸虧邊上的鄉民眼疾手快,將她扶住。
不過人還是暈了過去。
韓家派了管事送這些鄉民回家,見此,想要上前去查看婦人的情況。
隻是,圍觀的百姓很多,這會全都一窩蜂的圍了上去。
根本就不給管事留一點可以上前的空隙。
韓家管事在人群裡左一下右一下,不斷的喊著讓讓,不過並沒人給他讓。
等到他終於曆儘千辛萬苦到了老婦人的跟前。
已經有一個家中夫君是大夫的中年婦人在查看那老婦人的情形。
中年婦人跟著自家丈夫也是學過一些醫理的。
先讓圍觀的百姓散開一些,多留些空地出來,好讓老婦人能舒坦些。
“這位大娘是積勞成疾,大家來搭把手,將人抬到不遠處的杏林春,讓大夫瞧瞧吧。”
韓家的管事想要阻止,
“多謝這位大嫂的幫忙,不過韓家就有大夫,我這就送大娘會府去診治,就不勞煩大家了。”
他用袖子抹了抹頭上的汗,原本是被再三的交代,這些人不但要安穩,還要很低調的出京回青州。
沒想,還是沒能瞞住消息,引來這樣多的上京百姓來送彆。
這些人,真是黏黏糊糊的,說個沒完,管事早就不耐煩了。
但因為接到的差事比較重要,不敢把不滿表現出來,怕對韓家名聲不好。
如今這些人竟然要帶走老人家,他自然是不同意的。
若是帶走,他怎麼和家主交代呢?
可是人多力量大,不等管事的怎麼反對,老婦人已經被抬起,在中年婦人的指揮下,準備往前頭杏林春醫館而去。
管事今日帶的人手雖然不少,可是這大庭廣眾之下,他也不敢讓自己的人和那些百姓起爭執。
事到如今,他隻能退一步,
“多謝大嫂的熱心,大家抬著也累,不若就坐我們府上的馬車吧。”
於是,老婦人又被抬到馬車上。
中年婦人當仁不讓的上了馬車,照顧老婦人,同行的還有好幾個和老婦人關係不錯的鄉民,以及上京百姓。
中年婦人忍不住嘀咕,
“哎,怎麼回事?老人家都病成這樣了,為何還趕著要人離開上京?”
跟來的幾個鄉民聞言,頓時也有些抱怨,說韓家不近人情。
老婦人年紀一大把,為了給韓家作證,千裡迢迢上上京,各種奔波。
可是韓家呢?好像他們都是鄉下窮親戚一樣,恨不得人立刻送走。
終於,到了杏林春,大夫紮了幾針後,老婦人悠悠醒轉。
一見到邊上一張張關心的臉,老婦人渾濁的眼眸裡,流出幾行淚水,
“還好,還好,我活過來了,真怕一閉眼,就再也見不到大家,更拿不到韓家給的銀錢。”
正好,中年婦人擰了帕子給老婦人擦臉,聞言,笑吟吟地說道,
“大娘,韓家這是給你們多少銀錢?讓你都舍不得死。”
老婦人大約是說錯話了還是什麼,表情有些懊惱,見中年婦人一臉的和善,這裡的人也大多是自己人。
於是,“也沒有多少銀錢,就是給我家乖孫娶一房媳婦綽綽有餘。”
“若是不能見到自家孫兒討一門好媳婦,還真是死不瞑目。”
老婦人越說,中年婦人就覺得奇怪。
聽說這些鄉民是自發上京給韓家作證,想必就是好心。
這會看,其實是很奇怪的。
一門好媳婦,哪裡那麼容易娶呢。
還綽綽有餘。
中年婦人不動聲色,換了好幾個問題問。
最後終於弄懂了,原來這些從青州趕過來的鄉民,竟然是收了韓家錢才上京,為韓家人說好話的。
真是萬萬沒想到。
關注老婦人病情的人很多,一時間,“韓家買通鄉民為自己揚善’的事情就傳開了。
之前,韓家因為這些鄉民作證,名聲高漲到了個旁人無法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