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大羅洞觀!
寶玉回到了自己房間。
原本住在自己房間裡的幾名參賽選手全都不在,和他同住一屋的幾人,基本都在第一輪時就被淘汰了下來,有一些都已經下山去了,寶玉對他們也沒什麼印象。
他沒有在意,盤膝坐在榻上,思想漸漸放空
三年來,他在山上習武修佛之餘,基本每天都會打坐調息,是為禪思。
禪思,又名‘禪觀’,被譽為佛教生命的源頭活水。
有道是基督教若離祈禱便無有生命,佛教若離禪觀便是無源之水。
釋迦摩尼作為佛教的創始人,相傳自幼便受到最好的婆羅門文化教育,遍學《吠陀》、《梵書》等六十多中婆羅門聖典,並苦學古瑜伽術,以及騎射、摔跤等實戰技法。
他所創建佛教之初,主要有苦行和禪定兩種修佛之法,修學禪定三年,悟道了定中唯見無所有的“無所有處定”。但卻沒能從其中求得解脫生死之法門。
於是便釋迦便開始拜訪名山大川,師各家之所學,繼續修禪,並悟得了更為高深的“非想非非想處定”,但是卻仍未曾從中見解脫之道。
一路苦行,卻不得結果。
此時的釋迦,苦行六年,已經是身體乾瘦至極,雙目深陷,全身僅剩皮包骨頭他定力無雙,雖然心中尚覺清爽,但他的身體已經撐不住了,而且苦苦追尋的解脫之道,了無蹤跡。
終於,釋迦放棄了苦行。
他在尼連禪河中洗了個澡,調養好了身體,來到了一顆樹下。
坐而發誓
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
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
決意另辟蹊徑,開創一條解脫之道。
他以禪定為本,調和身心息,克服雜念、睡眠、昏沉。苦樂皆舍,萬慮具捐,心如明鏡止水,清靜澄澈。
於是,他在此寂定之下,初夜悟得宿命通,繼而又證天眼通、他心通、神變通、神足通
至此,他已證得共外道的五神通,但尚未見解脫之道。
他覺悟成佛所剩最後關鍵為一神通為‘看’
便是“止定心中以智慧觀”。
釋迦所修的‘觀’,便為‘禪觀’,他把生死輪回之因歸為自心,推究到最後,觀出‘無明’為引起生死苦惱的最終根源。
他以‘禪觀’入道,滅掉‘無明’,當天破曉明星出時,豁然大悟,解脫一切係縛,成就‘佛陀’!
至此以後,‘禪觀’成為佛門眾多觀法的根本。
追本溯源,佛門所有的觀法,都是源於釋祖的禪觀。
此時的寶玉放空了心神
他的一身功夫,除了這三年的苦練,這具身體原本的主人留下的紮實的底子更加功不可沒。
但修心與觀法,卻全靠的他自己。
他的識海中,支離破碎的畫麵一幅幅快速的閃動
有著前世學校裡,坐於寬敞的教室之中,老師在指點著黑板高聲講課
有在宿舍中,幾個同學一起玩著遊戲
工作後,淩晨時分,坐在電腦前編寫著代碼
今生在靈隱的修行
自己坐在師傅的身後念佛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