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虛閣!
五國會盟大典已進行了四五日,說書人的文卷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黑字。
晨光絢麗,乘風細細,新一天的比試即將拉開序幕。
今日的台上,置了金絲楠木桌一台,上有暗色香爐一個,從中冒出縷縷煙氣,沁人心脾。吸入鼻中,頓覺神清氣爽。
見校場之上人已到齊,兵部大臣於台下正對著百溪帝,向眾人講解著今日所要進行的比試:“禮、樂畢而射啟。六藝之五射一曰白矢(shi四聲、二曰參連、三曰剡ya
二聲)注、四曰襄尺、五曰井儀。”
思及校場之人並非都懂射箭之術,兵部大臣便耐著性子解釋道:“所謂白矢,即箭穿靶子而箭頭發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所謂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所謂剡注,謂矢行之疾;所謂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所謂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而經商榷,所測為白矢、參連、剡注、井儀四項。”
說完,兵部大臣又拿著金燦燦的折子念道:“請百溪國二皇子、東淩國八皇子、西澤國四皇子、南笙國五皇子、北筱國二皇子到校場就位。”
五人動作迅速,不到片刻便已排列整齊。
“這南笙國五皇子是不是不會笑啊?感覺他一直都是一副冰山臉。”
“誰知道呢。”
“不過這五人站在一起,還真養眼哈。”
“瞧你那點出息。”
台下之人成群地聚在一起,用細若蚊蠅的聲音攀談著。
此時,兵部大臣眉毛已是川字形,厲聲厲色喝道:“不得閒談!”
眾人聞言,屏氣凝神,不敢再張口。誰讓這位穿著官服的大臣太過嚇人呢,一看就不是好惹的。
校場上共有五個靶子,另外,分彆給每位皇子各配了一個專門拿箭筒的侍衛。
倏地,五支利箭從五人頭部右側的空隙穿過,隻聽得“嗖”的一聲,便見五支箭已不偏不倚正中靶心。
“淵兒!”皇後驚呼一聲。
此情此景,讓所有人瞠目結舌,就連台上的百溪帝也驚站起,那箭離他們的臉不過幾寸,但凡出了一丁點差錯,以其鋒利程度,五人不死也得毀容。
而扶華等人,當時竟是毫不知情,隻覺頭皮發麻,耳邊突然有一個尖銳又短暫的聲音響起。速度奇快無比,以至於根本來不及作任何反應。
見顧南淵毫發無損,皇後那顆懸著的心慢慢放了下來。
而這時,從校場左側走出一個人來,他手裡拿著一把銀色彎弓,約摸著有三四十來歲,五官分明,很是健壯。
身高比在場的人都要高些,眼裡不經意流露出的精光讓人不敢小覷。
又高又挺的鼻子,薄厚適中嘴唇,利劍一般的眉毛斜斜飛入鬢角落下的幾縷烏發中。
如墨一般的黑絲束著一根紅色錦帶,一身藕色暗花綢緞。腰間束著一條紫綾長穗絛,上係一塊羊脂白玉,外罩軟煙羅輕紗。
“他的箭竟快到這種程度了嗎?”長孫成憫暗自嘀咕了一句,雙手不安分的搓著。
一旁的夙清風詫異萬分,雙目瞪得溜圓,他的箭完全不給人反擊的機會,他究竟是誰?
“這人誰?”夙清風彎下腰,低聲詢問長孫成憫。
“一個射箭大能,五國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可以百步穿楊和五箭齊發的大能——令狐庚。”長孫成憫說這話時特彆忐忑,他不知道為什麼消失了二十多年的他會突然現身。
關於他的身世,世人可能並不陌生。
昭月二十四年初冬,西澤國令狐長庚降世。
昭月二十五初冬,細密如銀毫的雨絲若輕紗一般籠罩天地,一彎綠水似青羅玉帶繞林而行,遠山黛隱,身姿影綽。
那天的抓周宴上,一個剛滿周歲的孩童在數十人的圍觀下爬向了有銀弓的地方。
令狐長庚看向那弓那箭時,眼裡好似迸射出了火花,他快速的朝著它爬去。
在抓住弓箭的時候,他咯咯咯笑出了聲,後來怎麼也不肯鬆手,吃飯睡覺都抱著。
昭月二十七年,蹣跚學步的他已會拉弓射箭。世人都說令狐長庚是奇人。
那時在位的西澤國帝君聽後十分欣喜,從帝都城裡挑選了最好的射箭師傅教導他。令狐長庚聲名大噪之際,西澤國的經濟也強盛到頂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昭月三十九年,正當所有人都以為他會帶領令狐一族坐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乃至讓整個西澤國笑傲天下之時,十五歲的他突然發狂,一箭射穿了他父母雙親的喉嚨。
公孫府上七十一口無一幸免,鮮血染紅了鋪滿青石板的小路。
時至今日,那裡仍是血跡斑斑。
他雙眼發紅,拿著一把銀弓,背著箭筒向皇宮奔去,遇人便殺,老弱婦孺皆不例外。
宮門守衛望而卻步,不敢上前,不敢與之血拚。他們深知,公孫長庚的箭一旦射出,就沒有能活下來的人。
有些膽小怕死的守衛丟了兵器,還沒逃開五十步,就已倒地。其餘人見狀,心裡憤懣,與他開殺起來。
不到兩刻鐘,宮門外便已是屍骨累累,而他身上不過多了幾處小窟窿罷了。他邪笑著舔了舔左臂上的鮮血,眼裡的火越燒越盛,讓人悚然。
就在那時,宮門從裡麵開了。先西澤帝坐著車輿凝視著他,眼裡的悲憫神色並不是因為那些死去的守衛,而是因為令狐長庚不明由來的失控。
令狐長庚並未收手,而是笑著把箭擱在了弦上,兩隻手指夾住箭的末尾,用力地向後拉,瞄準了西澤帝。
西澤帝身旁的宮人侍衛見狀,紛紛擋在了他前麵,形成人肉護盾。然而,久久不見令狐長庚鬆手,隨著一聲響徹天地的甩鞭子聲,令狐長庚的神色慢慢恢複正常,他緩緩放下弓箭,仰天一吼,吐血暈倒……
自此五國再未出現過他的身影,有人說他清醒後內疚而亡,有人說西澤帝為平民怨私自處決了他,也有人說他從此更名改姓隱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