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啊,李衍又拿金牌了。”
“太厲害了,第五枚金牌了吧。”
“啊,五枚,你比四枚多一枚!”
“我艸,牛逼,全勝!誰能想到一個打籃球的統治了田徑場。”
“注意你的措辭,衍神現在已經不是籃球goat了,他現在是體壇總goat!”
“哈哈哈,厲害了,總舵主,其他人隻能是分舵。”
“前無古人後估計也無來者,100米、200米、400米、800米、跳遠,李衍已經超越了人們的認知,這才是奧林匹克精神,挑戰極限!”
“博爾特太可惜了,100米和200米兩破紀錄,可惜遇到了李衍。”
“沒事的,李總goat願意封博爾特為副goat!”
“……”
很多人在慶祝李衍創造曆史的時候,也都感慨博爾特遭到了命運的捉弄。
如果不是李衍的突然出現,在本屆奧運會中兩度打破世界紀錄的博爾特將成為曆史上第一個同時衛冕奧運會男子100米和200米的運動員。
然而這就是競技體育的殘酷,儘管博爾特超越了自己,但是最終的勝利者卻不是他。
看著披著國旗繞場慶祝的李衍,博爾特隻能怔怔地看著計時牌黯然神傷。
“李衍居然跑這麼快,我已經發揮得很好了,卻還是被他超過了。”
“如果李衍不是彎道太差,成績會更好。”
博爾特無奈地歎了口氣,倫敦真不是他的福地。
想到李衍在這次奧運會後就不會出現在田徑場上,博爾特有些遺憾又有些慶幸。
慶幸的是,不用跟李衍競爭,隻要發揮正常,冠軍基本是穩了。
遺憾的是,到達巔峰後,第一次遇到這麼強勁的對手。
自己再也沒有機會戰勝李衍了。
其實,博爾特已經是勝利者了,其他運動員看到李衍的表現都會感到絕望,隻有博爾特還有抗爭的想法。
雖然在短跑比賽中0.06秒可能會是永遠沒辦法逾越的鴻溝,但是李衍創造的紀錄,反而激發了博爾特變強的決心。
“哦,謝特!感謝上帝,李衍這次奧運會後就不會再上跑道了。”
“他是天才,身體素質太強了,這麼高的身高居然能有這樣的步頻。”
“理論上來說,是不是隻要保持住步頻,身高越高越占優勢。”
“我去,這麼說nba的過來練短跑很有優勢啊。”
“你傻吧,能在nba打上球誰過來跑短跑?跟錢過不去嗎?”
“確實,能打上球的才是運動員裡的人上人,短跑說白了,商業價值並不高。”
“好吧,謝天謝地,李衍回去打籃球吧,彆來禍害田徑圈了,這是地球人的運動,不適合外星人。”
“原本我以為博爾特是外星人,現在李衍讓博爾特看起來正常了不少。”
“我們李衍才不跑這個,還有紐約等著李去帶飛呢!”
國外論壇上,討論得火熱,最後大家都認為李衍還是回去打籃球吧。
因為他在跑道上實在太超模了,跟田徑相比,籃球至少不是純體力運動。
按照流程,李衍到場邊接受采訪,再次把公式套了一遍。
這一套流程李衍已經相當熟練,畢竟這是他第五次站上最高領獎台了。
另外一邊,博爾特也很快調整好了心態。
他不僅安慰了自己的小兄弟布雷克,還對李衍表示了祝賀。
李衍也很驚訝博爾特有這樣的胸懷。
有一說一,李衍還是很欣賞博爾特的。
能頂著美國的主導的興奮劑檢測係統,長期統治100米和200米跑,博爾特的成績絕對過硬。
孫楊和中國遊泳隊就是例子,美國人會用各種盤外招打壓異己,據說博爾特接受興奮劑檢測的頻率達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
導致博爾特就算生病也不敢吃藥。
博爾特的職業生涯的巔峰期很長,從北京奧運會一直到裡約奧運會,整整三個奧運周期。
即便有李衍橫插一腳,博爾特依然會是短跑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
而且接下來的男子4x100米接力跑,就算有開掛的李衍也很難擊敗牙買加男子短跑接力隊。
平行世界,儘管失去了因傷退賽的鮑威爾,但最終在博爾特的帶領下,牙買加男子接力隊依然以破世界紀錄的36秒84奪得冠軍。
而博爾特最後一棒“生吃”萊恩貝利也成為了“世界名畫”。
中國男子短跑接力隊的曆史最好成績是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跑出來的37秒79。
當時的中國男子接力隊有蘇炳添和謝震業兩個可以打開10秒大關的大神。
而在倫敦奧運會的時候,中國男子4x100米接力隊遠沒有達到巔峰。
雖然在預賽中跑出了38秒38,創下全國紀錄,卻未能晉級決賽。
跟決賽中牙買加隊有整整1.5秒的差距。
乍一看1.5秒也不是很多,但是了解短跑的人都清楚,這個數字到底代表著多麼巨大的差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事實上,就算是中國觀眾也沒有奢望李衍帶領中國短跑接力隊打敗強大的美國隊和牙買加隊獲得冠軍。
接力畢竟是一個團隊項目,李衍再強,一個人也沒有辦法贏得比賽。
其他三名中國選手,蘇炳添也不過跑進過一次10秒,他的成績並不穩定,張培萌剛過奧運a標,謝震業還要更差一點。
反觀美國隊和牙買加隊,每一個運動員都能打開10秒大關。
博爾特、布雷克、加特林、蓋伊更是世界最強的那一檔,他們都能打開9秒80。
很明顯牙買加隊和美國隊的實力要高出其他國家隊一檔。
銅牌貌似是中國隊更加合理的目標。
接力預賽分為兩個小組,總成績的前八名可以晉級後麵的決賽。
所以說在接力賽中小組名次不重要,而成績更重要。
否則就算你在一個小組跑到了第四,結果成績放在另外一個小組排不進前五,最後也隻能被淘汰。
所以除非是牙買加隊和美國隊這樣的超級強隊,其他國家的接力隊根本就不存在預賽放水的情況。
對於他們來說,想要確保晉級就隻能竭儘全力。
李衍作為中國隊的最後一棒,也是四個棒次中壓力最大的。
不過李衍的壓力倒不是來自於最後的衝刺,而是交接接力棒的程序。
交接棒時犯規在接力比賽中並不罕見,一旦出現就意味著功虧一簣。
好在李衍雖然練的不多,但是在“鷹眼”的加持下,他在接棒時擁有天然的優勢。
掉棒是不可能掉棒的,李衍隻要保證在指定區域完成交接棒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