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老七的撩妹故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無影山坐落於武烽家西邊,海拔幾百米,像口鍋倒扣在地,光禿禿的。
令人不解的是,武烽家北崗和南崗都是林木茂盛,水草豐沛。唯獨這西崗無影山幾乎是寸草不生,彆說是一棵樹,就是一大叢草都很難見到。明明是崗,為何當地人都叫它無影山呐。緣由誰也說不準確,都說是老一輩這樣叫,口口相傳,沿用至今。有人說是因為晴日當空,山上卻看不到影子,故名。
也有人說與王莽攆劉秀有關,話說有一日,劉秀單槍匹馬被王莽追趕到無影山腳下,趕上正中午,烈日如火,人困馬乏,摔下馬背,跌落於地,摔斷腿。又被遍地的蒺藜紮破手指腳趾,血流如注,疼的嗷嗷叫,劉秀勃然大怒,“王莽欺負我,沒想到你也助紂為虐,滾走。”說也奇怪,話音剛落,一陣西南風起,漫山遍野的蒺藜全不見了。
恰逢山上的道士路過,給動彈不得的劉秀端來水和素食,他狼吞虎咽,吃飽喝足,渾身有了氣力。想重新上馬,繼續行走。這時已聽到王莽的追兵到了另一端,眼看就要在劫難逃。山上有沒有可以躲藏的灌木叢林,怎麼辦?難道天要滅我,命該如此?道士看了看四周,對他說“道觀空間狹小,無處藏身,隻得委屈你了。”兩人互換衣服,情急之下,把他推進路邊的深溝,巧合的是有一片馬齒莧遮掩住他的身軀,看不到人。道士穿著劉秀的衣服和通人性的戰馬嘶鳴遠去,把追兵引走了。
就這樣,劉秀保住了性命,後來當上東漢開國皇帝,封馬齒莧為不死菜。也就是說到現在,馬齒莧連根拔起,扔在太陽下曬,它也不會變樣。
為了感恩舍命相救的道士,派人大肆修建道觀數十間,調集其他道士前來管理主持,命名北武當,受皇家供奉,香火旺盛,善男信女,達官貴人,公子小姐,才子佳人,商賈販卒,百姓平民,各色人等,絡繹不絕。以山腳下二郎店為中心,東到寺門村,西至酒店,竟然形成了彎彎曲曲,綿延四十五裡的閣僚街,一直延續了近2000年,到清朝後期才逐漸消退。
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有一天適逢逢集,人來人往,好不熱鬨。慘無人性的日本空軍扔下無數顆炸彈,把45裡的閣僚街炸個稀巴爛,死傷無數無辜的生命,從此成了曆史,湮沒於荒塵古道中。
也有傳說也有事實,要考究的話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現實是山頂僅存三間道觀,年久失修,斑駁不堪,供奉的是祖師爺,香火不旺,平日鮮見有人。隻有到了正月初一和十五,才相對而言熱鬨一兩天。賣香火的,賣吃的喝的,賣玩具的,都是住在附近的村民,平時家裡開的就有小賣部,天不亮就紮好攤位,等待善男信女,家眷小孩上山來燒香許願,順帶消費,讓荷包鼓起來。
尤其是大年初一早晨,周邊的村民早早吃過餃子,穿著嶄新的衣服來燒香許願的,也有還願的,更多的是看熱鬨的。僅有一個上了年紀的清瘦道士住在這裡,多大歲數,誰也說不清楚,也不好意思問。打武烽記事起,就見過他,那時武烽歲數小,不敢近前,遠遠的偷看,巨大無比的祖師爺端坐正中,麵貌奇特,眼珠子特彆犀利嚇人,不敢與其對視。金童玉女立於兩側,倒像是鄰家的哥哥姐姐,討人喜愛。
話說這天是多雲轉陰,燥熱難耐,適逢初一,武烽和蘇南秋一起,帶著香裱供品,背著一袋子自家種純天然瓜果蔬菜,炸好的爬叉,還有一袋子小賣部買來的花生米,小鯽魚,雞爪子,啤酒等來到無影山,想送給廟裡的道長。
小時侯武烽和夥伴們常來道觀隨意玩,長大反倒拘束了,隻有大年初一十五偶爾來。記憶中的道長,八十多歲,頗具仙風道骨,話語不多,左右胳膊各跨滿滿一木桶水,足有兩百斤,從山腳下的泉水處上山,健步如飛到山頂,如履平地,不灑一滴。他不是本地人,誰也不知道他的來曆,都說他是個練家子,而且深不可測。
話說有回大年初一,少林寺拜師學藝多年的侯莊村的侯金剛回來過年,和同村的夥伴侯木臉來無影山道觀玩耍。侯木臉看上了大和村的一個俊俏姑娘,嬉皮笑臉過去調戲人家,蹭來碰去,動手動腳。姑娘躲來躲去,侯木臉像狗皮膏藥一樣糾纏不放,不得已罵他兩句。
侯木臉惱羞成怒,拳腳相加,把姑娘打倒在地,鼻青臉腫,口吐鮮血。正好被姑娘的四個人高馬大的哥哥看到,將他團團圍住,要暴揍他一頓。侯木臉知道自個彆說是四個,一個他也不是個,但他狗仗人勢,知道侯金剛在,不會袖手旁觀,肯定會上前幫忙。因而並不怯場,反倒手指眾人,破口大罵,唾沫星子噴一臉。
姑娘的四個哥哥也正值壯年,血氣方剛,本來大哥還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打他幾拳,踢他幾腳,讓他道個歉就算了事。這下看他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不再留情,顧及臉麵,一起上來打他。
侯木臉標準的慫包貨,也就是在女人小孩麵前耀武揚威,見對方來真格的,嚇得躲到侯金剛身後,讓他出麵幫忙。侯金剛正在全神貫注的看猴戲,不知咋回事,隻看到四個凶神一樣的壯漢惱怒的圍攏過來,要暴打自己的夥伴。
這還了得,平日裡他常對侯木臉說,以後有人欺負了找他,必出氣。今個要不幫忙,豈不食言?因此他攔住了四人,話不投機半句多,雙方動了手腳。
侯金剛那也是少林寺出來的,確實有兩下子,三下五除二,不到一根煙功夫,把四個人打倒在地。侯木臉添油加醋,歪理斜說,哥四個平日裡欺男霸女,偷雞摸狗,自己行俠仗義,抱打不平,奈何能力有限,平常沒少受他哥幾個欺負羞辱等,提侯金剛的名字打得更狠。
侯金剛一聽,如同火上澆油,本想打倒在地就算了事,畢竟師父有交代,習武是為了防身健體,而不是打架鬥毆。原來這四個人是流氓,該打。因此他又抬起腳,正打算每個人踢斷幾根肋骨,教訓一下讓他們長長記性,不敢再造次。
圍觀的人是裡三層外三層,有明事理的,也有不清楚的,有勸和的,也有勸打的。侯金剛使足了力氣,正要踢下去,說時遲那時快,隻見得一個身影一閃,進了圈內,手腕稍微用力,抓住了侯金剛的大力金剛腿,動彈不得。
不好,遇到高人了,侯金剛習武多年,心裡有數。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表麵上看兩個人都沒怎麼用力,實際都是千百斤的攻擊力。隻不過侯金剛的發力是百分百,來人僅用了十分之一不到。
侯金剛定睛一看,來者不是旁人,正是瘦小無奇的道長。深施一禮,拱手作揖,“道長,非我在您老人家地盤鬨事,實屬這四個流氓作惡已久,今個又欺負我夥伴,不得已才出手的。”
“小夥子,孰是孰非,我心裡有數,是你夥伴先惹的事,欺負人家妹妹,你來看。”道長邊說邊推開眾人,眾人閃開一條道,看到了坐在地上哭泣的姑娘。
侯金剛明白了,怪自己大意,好心差點辦壞事,扭轉身狠狠的踢了侯木臉一腳,“蹬蹬蹬”,侯木臉站立不穩,往前踉蹌幾步,撲通跪到在姑娘麵前,磕頭求饒。侯金剛趕忙攙扶哥四個,不斷賠不是,自此一場風波因道長的介入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