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道孤!
一行人,離開了此處府邸,準備找一處地方先住下,不知為何近幾日來,周圍的天地陰氣,越來越濃鬱起來了。
在人多的地方,陰氣自然是會少很多,反之,陰氣自然濃鬱。
連續走了一裡地,竟是看見小鎮某一座土房之中,竟還點著燭火,一行人向的那處燭火之地走去,老和尚首先走到前,敲了敲鐵門。
庭院之內傳出一道沙啞的聲音,略帶著幾分惶恐“是誰呀?”
老和尚雙手合十,道了句佛號“阿彌陀佛…老衲趕路至此,見夜已深,想在施主此地借宿一晚,待到明日便會離去。”
庭院之內的人,應該是猶豫了一下,隨後還是拉開了鐵門,卻見得那是一道佝僂的人影,看上去約莫五旬的老者,也不知道此處陰氣濃鬱,是如何出現一個如此長壽的老者的?
凡人百年,已是兩代人,長壽者寥寥無幾,到了知命之年,已是長壽之者。
那老者眼神略帶幾分恐懼的向四周環顧了一圈,才將一眾人迎了進去,將幾人迎進了屋內後,那老者還為蕭若塵幾人取了些吃的上來,隨後被覺悟老和尚給婉拒了。
因為那老頭子上來的,僅是兩個雜麵饅頭,再看那老頭子麵黃肌瘦,恐怕吃的也不好,幾人也不餓,用不著吃彆人的救命糧。
那老頭子見幾人不吃這粗麵饅頭倒也很是高興,隨後才問起幾人從何處而來,又要去往何處。
隨後蕭若塵幾人又問了他老頭此處是何地?
此處名叫石潭縣,方圓百裡之內最大的縣鎮,本來縣鎮之上是有萬人餘人的,可是因為災荒,隻得離開了故土,逃往了明夏古國。
老者身體不好,膝下也無子女,心無牽掛,也不想離開故土,便是一直待在了此處,希望在此處生,在此處死,也算是塵歸塵、土歸土,落葉歸根了。
老者已經在此地生活三年多了,整個縣鎮之上,本來還有其他幾個老人陪伴著老頭,可卻在去年的冬天,已經相繼離去了,唯獨留下老頭一個人孤零零的在此處。
不過好在,老頭每一次清晨大鐵門敞開之時,發現門前都會有許多的糧食,也不知是哪個好心人。
後來老者有了幾分猜測…
老者守在此處,也算是最後一個守鄉人了…
……
覺悟老和尚與蕭若塵幾人聽後,心中倒也有了幾分猜測,那糧食恐怕是王家府邸之中的,那不願離開府邸的靈體所贈。
如此看來,那靈體還真是一個好人,隻是不知經曆了何事,不願離開自己編織的美夢,甘願沉淪在其中,不肯醒來。
試問世人,有多少人沉迷於美夢之中不肯自拔呢?
有多少人沉迷紅塵之中不肯自拔呢?
我們都隻是平凡之人而已…
一邊的周一凡沉默了一會,掃視了一圈屋內的擺設,發現屋中的擺設,雖然很是普通簡約,但卻該有的都有。
這老者雖然身體不好,但是卻精神十足,仿佛看透了什麼一般…
老和尚看著這老者微微點點頭,凡塵王朝之中,竟有如此有慧根之人,隻是可惜,年事已高,否則引渡入佛門之內,好好修行,以後也算是能有所成就,幫助我佛普渡眾生。
老頭為幾人準備出了空房,與眾人聊了幾句之後,便是去睡覺了。按那老頭所說,是養成了優良的睡眠習慣,一到這個點不睡覺就不舒服。
翌日清晨
天空灰蒙蒙亮,不見日光,但是此地就是這樣,可能長達好幾個月,甚至數個年頭不見一點陽光,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樹木都枯死了,隻留下了那種黑樹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四個人擠在一間房內,房中一處木床,一處土炕,倒也能住下四個人。房屋之內的蕭若塵,一夜並未睡眠,而是盤坐在床上,修煉了一整晚,自從踏入築基之後,蕭若塵感覺自己整個人的精神都得到了升華,以氣養神,恐怕三天三夜不睡眠都沒有事情。
老和尚,則是依靠在窗邊,手中一串木質的念珠,正在念著佛號,一邊靠著的分彆是青年和尚和小和尚,也是一般做態。
至於那個鎮詭司的銀牌使,現在還在呼呼大睡著。
蕭若塵下了木床,剛才他聽到了庭院之內沙沙的聲音,似乎是鞋子拖在地麵上發出來的聲響。
推開門走到庭院之內,卻發現那個老頭子正在精神奕奕地打著一套太極拳。
看老頭子這個樣子,似乎已經練了數年之久,打起拳來是行雲流水,可惜隻有其形,卻不得其意。
最多也就起到一個鍛煉全身筋骨的作用,想必這也是這個老頭子能活得如此長壽的原因。
蕭若塵看著那套太極拳,又想到了自己丹田之中一直未動用的那兩股真氣,看著那老頭太極拳的架勢,便也拉開了形體,左手掌上運起的是那一股清氣,右手掌上運起的是那一股黑色的氣體。
雙手在空中畫出了一個太極,步伐走開,就連周圍的氣流都會引動了起來,這倒並非是蕭若塵的太極拳打得有多好,隻是真氣的引力,將周圍的氣體吸引了過來。
蕭若塵希望從太極之中尋找到這兩股氣體的奧秘,又想到了古書之中所記載的詠春寸勁,慢慢的將其融入到了太極拳,隨後又運轉起了師父所傳的玄絲勁。
周圍的沙塵被無形的氣流給引動了起來,飄浮在空中,隨著蕭若塵雙手畫太極而舞動。
體內真氣一運,右手五根手指間,出現了數根呈半透明狀的絲線,隨著雙手打太極,絲線慢慢變成了一個氣團,然後又雙手分開,如同抽絲剝繭般,又變回成了絲線。
蕭若塵第一次使用這玄絲勁,便是察覺到了奇妙,如同太極拳一般以柔克剛,其中的化勁手法更是神奇,與太極拳,有異曲同工之妙!
蕭若塵太極拳和玄絲勁使用的正起興,一邊的老頭子則是看呆了。
“仙…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