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朝快要開始的訊號,各人連忙朝自己的位置站好,然後肅靜下來。
不久,皇帝來了,她落座之後便是群臣朝拜。
李正芳跟著人群拜下又起立,總之彆人做什麼她便跟著做什麼,幾十年下來一直如此,也不用過腦子。又因真正重要的都在小朝會上說,大朝會也無非就是花團錦簇天下太平一類,所以李正芳就琢磨起待會要怎麼跟魏王說她女兒的事了,也所以,朝上說的那幾件事她一點沒聽進去,直到聽見李鳳寧的聲音才回過神來。
“臣李鳳寧有本啟奏。”
李正芳一呆,幾乎忘了自己在大朝會,扭頭就朝身後看去。這一看,發現站她後邊的同僚,至少觸目所及都是一臉驚訝。
所以她這回是真有事上奏才來的?
李正芳訝異歸訝異,雖不知道她想說什麼,隻是念及這是算是她人生頭一回在群臣麵前亮相,十分希望她能開個好頭,便靜下心來仔細聽李鳳寧說些什麼。
“為承嗣計,請為皇女擇良師授業讀書。”
要為那位病懨懨的小殿下挑老師?
也是啊。
李正芳暗暗點頭。
這倒是應該的。
雖然那位小殿下一直不強健,讀書便一直斷斷續續,也不曾靜下心來好好讀過。她如今也將要十五了,不管今上想如何安置她,書總歸要讀的。
“可。”上頭坐的皇帝果然應了聲。
李正芳倒覺得皇帝不是為了她女兒,還是看著李鳳寧的麵子才應了那麼聲的。
“臣聞民間大族,皆於家中設族學,闔族姐妹從一師而學。臣亦曾於國子監求學,見同窗之間既能印證學習,又能增進情分結成益友。”
還有下文嗎?
李正芳雖不知李鳳寧還想說什麼,聽到這裡也跟著點了點頭。
這倒是真的。
不要說國子監裡一同讀書的了,便是科考裡同榜的也比尋常多些情分。因著做學問而結成的朋友,倒比同鄉的更多見些。
“臣啟陛下,準許諸王府之女入宮,與皇女同讀。”
滿殿嘩然。
前頭站的那姐妹三個居然都回過頭來了。誠郡王甚至開口,“鳳寧你這說的什麼話!”
李鳳寧卻依舊笑吟吟,隻反問一句,“三姐覺得不好嗎?”
好,當然好。
誰能說個“不好”出來?
李正芳一瞬間有點眼饞,隻可惜想到自家實在沒這個資格,隻好偃旗息鼓。
皇帝看準誰學問好,一紙詔書下去人就能過來了,不奉詔的隻怕根本沒幾個。最妙的還能隻挑最擅長的來,譬如書、數、史、禮、樂,便是一人隻教一樣也使得。郡王府卻不能這樣。誠郡王給自己女兒找兩位老師就能招人側目,她要找來第三個,隔天彈章就能堆滿皇帝的案頭。
這是想乾什麼?
她把自己女兒當太女來教麼?
也所以李鳳寧這一句反問過去,居然噎著了她,乾瞪了眼好一會沒回出話來。
而就在這時,上頭傳來李賢的回答“準!”
那聲音裡,實實在在透著一股欣喜,隻怕長耳朵的都聽出來了。
李正芳心裡微歎一口氣,瞟一眼李鳳寧。
她的側臉依舊平靜,仿佛就是說了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一樣。可經此一事,隻怕任誰都不會小看這位新晉的五皇女。
李正芳又不由朝李端看了眼。
雖然隻能看見背影,卻仍然忍不住在心裡暗暗問了句,把這樣的女兒送人,你到底悔是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