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寧天下!
單鳳後一個李鳳寧還能耍點無賴,連皇帝也一同虎著臉說“不許胡鬨”的時候,她隻能接受了護衛的跟從。雖然好不容易把護衛人數壓到了五十,卻也逼得李鳳寧非棄馬換舟不可。原定的輕裝簡從徹底沒了可能。現下的計劃是先從渭江下水,轉洛川一路向西進涼州。從瓜州上岸後再走官道,等到了涼州首府江夏再作下一步打算。
仁郡王出巡的理由對外公開是為了巡視軍器監。雖也有人說沒有必要,可倒也沒人敢在李鳳寧炙手可熱的時候跳出來潑冷水。京中與李鳳寧親近的幾家恰也都夠格知道真實原因,因此又是好一陣擾攘。
總之,李鳳寧的官船好歹是趕在中秋節之前出了京。
一連幾日船行無事。李鳳寧在把時家送來的官員名冊,以及殷二送來的邊境地理冊翻看了好幾遍之後,百無聊賴之下翻弄起了她的行李。
隨兒也不知從哪裡弄來一條古怪的腰帶,從外頭看不覺得,內側卻有好多夾縫。李鳳寧從夾縫裡搜出十來張大小麵額不同的銀票時不由一陣好笑。
她要真去了馹落,拿著赤月銀號的銀票能有什麼用?
不過,好歹是他的一番心意……
李鳳寧的目光定在一隻細長的木盒上,然後表情慢慢冷下來。
這是從魏王府送來的禮物。因隻是一隻小盒子,程顓特意捧來給她看過。李鳳寧連打開看的興趣都沒有,直接就叫拿走,卻沒想到居然混進她的行李了。
看看……
可以吧?
李鳳寧猶豫了一瞬,還是打開了盒子。
盒子裡躺著一柄短劍。
坐在桌前的李鳳寧用左手拿起短劍。
入手的刹那就能感覺到短劍做得十分用心。不僅輕重合宜,柄長也與她的左手正好相合,十分稱手。李鳳寧翻轉手腕朝木盒劈下去,隻低到耳朵幾乎聽不見的一聲悶響,木盒就像被切的豆腐一樣分成了兩爿。
在快被各種兵器活埋的半年裡,李鳳寧自忖眼力還是不會差的。
所以這是一柄極好的劍。
但這隻是加重了李鳳寧的困惑。
送劍給她已經很奇怪了,畢竟這種可以理解為“你要小心自己安全”的禮物,實在不太像是李端會送的。
而送了她合用的短劍就更奇怪了。滿京師裡大約隻要長了嘴的,就能打聽到她幼年習過劍術。可知道她刻意練過左手劍法,還是短劍非長劍的,就少之又少了。
或許可以說,除了那個教授她左手劍法的江洋大盜之外,不應該有人知道。而那個江洋大盜也早就受了斬刑,埋到地裡好多年了。
所以,到底是……
“好劍。”
身後突然冒出一個輕軟的聲音讓李鳳寧一驚,雖然她立刻就辨彆出這是誰的聲音。她也沒有試圖掩飾手裡的短劍,隻是回頭看了眼,也沒說話。
容姿豔麗到讓船婦看呆的少年,如今卻是一身藕色衣裙的素淡打扮。他頭發綰起,衣襟上雖隻有幾條細細的藺草紋樣,左手腕上卻套著一隻挺厚的金鐲子,十足的一副“受寵的通房小廝”模樣。
李鳳寧不說話,卻顯然對少年毫無影響。他站到桌邊,從木盒下層翻出兩條纏著細小機括和磁石的皮帶,拉起李鳳寧的袖子就綁到她的右手臂上。然後他抓著李鳳寧的左手朝她手臂上一拍,“啪”一聲輕響,在磁石吸引下短劍輕易就進了機括,完全不會割傷她的手臂。
“好劍。”隨後他捧著李鳳寧的手臂,左看右看了半晌之後,滿意地點點頭,然後替她把袖子再拉下來。
少年豔羨的口吻隻是更加重了李鳳寧的鬱悶。
而顯然沒能明白李鳳寧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的少年並沒有掩飾他的莫名其妙,隻頓了會才說“船婦說下麵有塊木板鬆了,要靠岸修一下。”
“好。”
船婦都這麼說了,李鳳寧當然也隻有點頭答應了。
十四得了她的回答又出了艙去,不大功夫就能感覺到船慢慢停了下來。然後幾個船婦竄上跳下,再然後船身上就傳來乒乒乓乓的敲打聲,連艙內也聽得清楚。李鳳寧嫌吵鬨便說要下船走走的時候,船婦還吆喝了一句“可彆太往裡走,山裡有狼”。
這裡看著像是個廢棄的舊碼頭,木頭都爛得差不多了。不過臨時停下來修個船也沒法挑剔太多,總比濕滑的礁石好些。
李鳳寧蹦跳幾步才到了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