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邊的日子,楊軒的形象相比在京城的時候,有些邋遢,皮膚也粗糙了不少。
看著此時的楊軒,朱標的心裡感慨萬千。
又看了看周遭的將士,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毅與殺氣。
這都是大明的精銳。
朱標宣讀了老朱的旨意,表達了對他們的關心。
將士們心中一陣感動。
隻要陛下還記得他們,那他們吃的那些苦,都值了。
接下來,徐達和楊軒陪同朱標登上邊關長城,對守在這裡的將士,進行了慰問。
並將從京城帶來的東西,賞賜了下去。
朱標能感受到將士們誓死守邊的決心,以及對大明的忠誠。
在這個過程中,朱標也發現了楊軒建議他來巡邊的用意。
有些東西,在京城看不到,從奏折中也感受不到。
夜,朱標將楊軒叫到營帳中。
“楊軒,多虧了你的提議,此次巡邊,我的收獲很多。”
朱標認真說道。
“隻要殿下記得這些將士,陛下也記得這些將士,那一切都值了。”
楊軒微微一笑,道。
“這些將士們,是我大明的功臣,沒有人會忘記他們。”朱標道。
這話相當是一個承諾,楊軒也相信,朱標不會忘記這些將士們。
“殿下,臣除了想讓殿下看看邊關將士們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楊軒道。
“哦?這樣的你可不多見,說說看。”朱標有些好奇。
“臣想請殿下回京之後,說服陛下,提升一下邊關將士們的待遇。”
“將士們太苦了。”
“尤其是冬天,凍傷的情況屢見不鮮。”
“不少將士就是因為凍傷,不治身亡。”
楊軒神色凝重,言辭懇切。
朱標愣了一下,他也沒有想到,楊軒的不情之請,竟然是為了將士們。
他看的出來,楊軒這話,不似作假。
“好,我答應你。”朱標認真回答。
此次巡邊,他看到了邊關將士們最真實的一麵。
雖然朝廷的財政依然不寬裕,但擠一擠,總能擠出來一些的。
“那臣就代這些邊關的將士們多謝殿下了。”
楊軒感謝道。
“這是我身為大明太子應該做的。”
“將士們為大明守邊,我這個太子待在京城,享受太平,總不能什麼也不做吧!”
“殿下仁慈。”
……
洪武十五年五月,朱標巡邊已經來到了最後階段。
就在這時,一個來自京城的噩耗傳來,給了朱標巨大的打擊。
太子嫡子,皇嫡長孫朱雄英,薨了。
徐達當即下令,命楊軒護送朱標回京。
途經北平,朱棣也收拾好了東西,要跟著回京。
因為據京城傳來的消息,皇嫡長孫薨了後,馬皇後受不了打擊,也病倒了。
現在,已經就藩的秦王,晉王,燕王等皇子都收到了老朱的旨意,返京在馬皇後的床前儘孝。
眾人快馬加鞭,用了小半個月終於回到了京城。
朱標沒回來,老朱就沒讓人將朱雄英下葬。
老朱的意思,讓朱標再見兒子最後一麵。
見到兒子的遺體後,朱標當夜就病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