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或者和抓到的幾個大名聊聊天。
他自然不會讓倭國統一,離開之前,他得埋好釘子。
這些大名,都是有野心之人,楊軒若是砍了他們,高興的反倒是倭國天皇了。
大牢之中。
楊軒和細川氏的族長相對而坐。
“過幾天,我會放你離開。”楊軒開口道。
“放我離開,你就不怕我到時候找大明報仇?”細川氏族長道。
“如果你足夠聰明,就不會這麼做。”楊軒淡淡回答。
過去的這些天,楊軒和細川氏等幾位大名也不是聊些無用之事。
主要內容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和“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等。
為此還舉了不少例子。
倭國天皇想要掌握實權,楊軒是絕不允許的。
而且,楊軒也不想讓天皇一脈繼續存在。
之前就說過,天皇不能死在大明的手中,那就死在他們自己人手中好了。
而且楊軒也說過,如果他們有想法,大明會給予一定的支持。
說的多了,楊軒也感受到他們心動了。
不過,為了保證大明在倭國的利益,楊軒還是要和這些人簽訂契約的。
“嗬嗬,放心,我會遵守約定。”細川氏族長道。
“嗯,你的心腹,我也會一同放還給你。”
“如今天皇已逐漸掌握實權,有心腹在,你也能早些恢複實力。”楊軒說道。
細川氏等幾個大名,就是楊軒用來斬斷天皇一脈的刀子。
之後,再挑撥他們相互攻伐,爭奪地盤利益。
讓倭國徹底亂起來。
他們自相殘殺,才符合大明的利益。
倭國幾百萬人,大明要殺,得殺到什麼時候去。
畢竟就算是幾百萬頭豬,那也得殺好長時間。
…
楊軒遵守約定,暗中將細川氏等大名和他們的心腹放了出去。
並給了他們足夠多的武器裝備。
當然,這些武器裝備,都是之前繳獲的。
大明留著,也沒多大作用,還不如投資出去。
…
兩日後。
倭國天皇將一千萬兩白銀的現銀交給了楊軒,同時就《辛卯條約》中的礦與楊軒進行了交接。
這一千萬兩白銀,倭國天皇幾乎搜刮完了整個倭國,搞得是民怨沸騰。
他們也沒辦法,主要財富都在京都,撤離的時候也沒帶走多少。
明軍攻陷京都之後,那些錢財,都成了明軍的戰利品。
這就使得他們不得不向更底層搜刮。
而更底層被高層掠奪財富之後,必然心生怨恨。
細川氏等大名若是打著為他們報仇的旗號,必然能拉起不少的人馬。
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倭國就會徹底亂起來。
不過那個時候,楊軒已經離開倭國了。
又過了數日。
朱棣派來的戶部和工部的乾才也到了。
楊軒帶著他們,對所有的礦產進行了查驗,並登記造冊。
然後對他們進行了安排。
回到住處之後,楊軒叫來鄭和,準備讓他再挑一些人駐兵倭國。
上百座礦,兩千人保護,還是有些勉強。
楊軒打算再加一千人。
至於倭國願不願意?
嗬,他們可沒有說不的權力。
“是,侯爺,我這就去辦。”鄭和點點頭,下去安排去了。
京都城,他已經按照條約還給了倭國天皇。
不過在京都城中,有一塊地是屬於大明的,理由就是用來建立使館。
以後,會有大明的使者常駐在這裡。
花了小半個月,將事情安排妥當。
楊軒和鄭和也打算離開了。
臨走之前,他叫來駐倭明軍的統領,麵授機宜。
駐倭,是一份肥差,同時也肩負著重大使命,楊軒不得不再三叮囑。
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楊軒終是要回去了。
來的時候,船上滿滿當當,回的時候,船還是滿滿當當。
甚至都有些不夠用,這還是算上了運送補給的船隻的。
他帶回京城的,除了硫磺,金銀財寶等物外,還有抓到的倭國女子。
明軍中,光棍還有很多,帶回去,發給將士們當小妾,也是不錯的籠絡人心的手段。
當然,這種事,還是要朱棣來做的,楊軒不會越俎代庖。
而俘虜中的倭人男子,楊軒全部扔到礦場挖礦去了。
上百座礦,總不可能讓駐守在這裡的明軍挖吧。
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倭人男子被送到礦場,這是楊軒與細川氏等大名的約定。
湛藍的海麵上,楊軒吹著海風,臉上滿是愜意。
“侯爺好心態。”身邊的鄭和見狀,微笑道。
“嗬嗬~這不是快回去了嘛!”楊軒笑嗬嗬道,看向大明京城的方向,眼中滿是思念。
“說實話,我還是喜歡閒雲野鶴的生活,打打殺殺的不適合我。”楊軒似是感慨般。
聽到這話,鄭和被噎了一下,想吐槽,卻不知該怎麼開口。
“對了,這次回去,想必用不了多久,你又要遠洋去了。”楊軒話語一轉,道。
“是的,侯爺,上次去的最遠的地方就是侯爺您說過的阿/拉/伯半島,這次我打算繞過非/洲,去您說的歐/洲看看。”
“當初侯爺您給的那本圖冊,上麵還有好多作物沒有找到。”
鄭和說道。
“這件事隻能慢慢來,急不得。”楊軒安慰道。
如果歐/洲也找不到的話,那就隻能去美/洲找找看了。
總之就這些地方,肯定能找到的。
“嗯。”鄭和輕輕嗯了一聲,又道:“不過早日找回來,也能早日讓我大明百姓吃飽肚子。”
聞言,楊軒沒有打擊鄭和,而是拍了拍其肩膀,以示鼓勵。
他閒暇時也研究過農學典籍,結合實踐經驗,他知道,剛帶回來的農作物,產量肯定不會太高。
想要達到後世的恐怖產量,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培育,鑽研。
“這個就送給你了,在海上可以用得到。”楊軒從懷裡掏出單筒望遠鏡,遞給鄭和。
這個望遠鏡比賣給小老三的那個要好一些,畢竟這個是第二次做的,更有經驗。
“侯爺,這…太貴重了。”楊軒的這個千裡眼,鄭和也使用過幾次,知道很貴重。
“這玩意兒在我手裡就是個把玩的小玩意兒,你比我更需要。”
“拿著吧,不要推辭。”
一番拉扯,鄭和還是收了下來。
“侯爺贈寶之情,鄭和銘記在心。”
鄭和一臉鄭重道。
“嗬嗬,見外了不是?”
楊軒扶起鄭和,道。
隨後,兩人站在甲板上,閒聊起來。
…
三月中旬,艦隊抵近大明沿海。
停靠在了劉家港。
楊軒看著眼前熟悉的建築,人,物。
忍不住感慨:“終於回來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