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呂文的這個反應,楊軒早有預料。
這二十餘年的經曆,讓他成長了不少,整個人也變得穩重了許多。
當然,楊軒也有他自己的辦法。
“當今太子與漢王的奪嫡之爭,你應該聽說過。”
呂文點點頭,朝中的一些事情,福伯都跟他說了。
“萬一太子早逝,那麼就隻能隔代傳位。”
“以漢王的性子,絕不會甘心。”
“到時候又是一場靖難之役。”
“我不想讓大明再上演這麼一場內亂。”
“這二十餘年,你的成長,我都了解,”
“你穩重了很多,而且你當過皇帝,有經驗。”
“現在朝中還有不少建文朝的老臣,你要是上位,也能順利的執政。”
“隻要你願意,我會以最小的代價,讓你再次坐上那個位置。”
“絕不會引起天下大亂。”
“如何?”
楊軒的語速並不快,呂文聽得很清楚。
他也知道,以楊軒的能力,發動一場宮變,很容易。
畢竟皇帝和太子對他都很信任,可隨意進出皇宮。
楊軒的目光並沒有離開呂文的眼睛。
他在等待最後的答案。
隻要對方敢答應,也絕不會猶豫。
看在朱標的麵子上,他不會要了對方的命,但徹底淪為廢人,他還是能做得到的。
沒錯,楊軒說的這些話,都是假的。
正如呂文猜測的那樣,這不過是試探。
建文帝對天下的影響雖然降低了,但也不是沒有。
若對方真的不甘心的話,振臂一揮,還是會有人跟著造反的。
大明正處於上升期,一旦內亂,不知道要損耗多少國力。
所以,他必須把可能存在的威脅扼殺在搖籃之中。
呂文沒有說話,他現在很掙紮。
二十餘年普通百姓的生活,他明白了太多太多。
普通百姓,根本不關心那個位置上坐的是誰。
對他們來說,能讓自己的日子過好,能吃上飽飯,那就是好皇帝。
這個道理,他也是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明白的。
可惜啊,他明白了太遲了!
比起四叔,他真的有很多的不足。
自打四叔上位,靖難之役帶來的傷害,短短幾年就恢複了。
下西洋,重開市舶司,《永樂大典》,北伐北元等一樁樁,一件件。
文治武功,直追太祖。
做了這麼多的大事,百姓的生活也沒有變的更差。
一條新政,百姓的生活有了奔頭。
民心,早就在四叔身上了!
他要是坐上那個位置,真的能比四叔做的更好嗎?
他搖了搖頭,沒有信心。
“姑父,那個位置,給四叔這一脈,挺好的。”
“相信他們,不會讓您失望。”
“我就做個普通百姓,過完這輩子。”
呂文心裡的那口氣,泄了出來。
他對上楊軒的目光,緩緩說道,毫不心虛。
“好,既然你放棄了,那就當我今天的話,從沒有說過。”
楊軒心裡鬆了口氣,他還真怕呂文會答應。
他也知道,對方是真的放下了。
在麵對一種難以拒絕的誘惑的時候,想要做到放棄,實在是太難了。
他能看著自己的眼睛說出放棄的話,足以說明,他確實成熟了。
“天色不早了,該休息了!”
他起身,輕輕拍了拍呂文的肩膀,露出一抹笑容。
然後,走出了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