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成化二年便已結束,新政的推行如火如荼。
目前推行的就是北方完成了清丈田畝和人口普查的地區。
成化三年初春,漢中府。
三道宛如流民般的身影行走在田野之間。
其中,一老,一中年,一少年,若是不認識的人,肯定會以為他們是祖孫三代人。
老人和少年行走在前方,中年人跟在身後,眼神警惕的掃視著四方,防備著突發情況。
“陛下,開春了,看到那些百姓沒有,他們正在準備春耕!”
“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
“這個時候,正是百姓們最忙碌的時候。”
老人對著少年開口。
後者神色認真,觀察著田野間的百姓。
他們正是暗中離開京師的於謙、朱驥、朱見深三人。
從去年開始,他們就一路向西流浪,如今正好來到了漢中府。
這一路上,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朱見深可謂是將這輩子的苦都吃完了。
他們當過流民,當過乞丐,也當過商人。
朱驥準備的很充足,各種路引都有準備。
畢竟在這個時代遠行,沒有路引是不行的。
隨著大明的經濟發展,對於人口管製也是有意識的放鬆,一縣一府之地的人口流通,可能不需要路引,但是想要跨省,沒有路引是不行的。
畢竟官道上大路上都是有人哨卡的。
除非是人跡罕至的小路,或者翻山越嶺。
但那樣的話,風險太大,要麼會遇上山匪,要麼會遇上猛獸。
於謙和朱驥都不敢拿朱見深冒險,隻能走大路,走官道。
朱驥準備的路引,可是起到了大作用。
不然,他們彆說是去漢中了,就連北直隸都出不了。
大半年的流浪,朱見深瘦了,皮膚也變得粗糙了,同樣也變得黑了不少,但他的身體卻健碩了不少,整個人的氣質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他還讓朱驥教他習武防身,不說有多厲害吧,等閒兩三個人是近不了身的。
畢竟他習武的時間還不足一年時間。
除了身體上的變化,朱見深心性上的成長才是最大的。
他做過工,討過飯,當過麥客,當過小商販……
體驗民間疾苦,知道百姓生活不易。
朱見深的成長,於謙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朱見深讀過的書不少,知道的理論知識很多,但這都沒有身體力行來的深刻。
於謙活了幾十年,見識也算豐富,但是陪同朱見深這一番流浪,也是讓他又有了新的體會。
“先生,我們過去和他們聊聊,看看有什麼能幫到的沒有?”朱見深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