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大軍開拔,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前期的準備是很重要的。
如糧草輜重軍械等。
如此之多的準備,也不是徐承宗一個人就能做得了的。
需要金陵戶部,兵部等的協助。
經朱見深的同意,徐承宗將金陵戶部尚書,兵部尚書請到了家中。
隨後,朱見深便和他們見了個麵。
現如今金陵戶部尚書,兵部尚書都是被楊軒從貶來的。
為人也還算正直。
加上有於謙作保,朱見深才願意見他們。
見到朱見深,得知真相之後,金陵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都意識到潑天大功就在眼前。
紛紛表示與亂臣賊子勢不兩立。
對於他們的忠心,朱見深表現的非常感動,表示事成之後是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勞的。
不管雙方內心之中都在打著什麼主意,總之這兩人是站到了朱見深這一邊,願意追隨朱見深。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金陵戶部調遣糧草輜重,兵部從旁協助。
不管他們再怎麼快,也耗時了足足半個月時間。
而調兵的名頭則是朝中有奸臣作亂,奉陛下密旨入京肅清朝綱。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邊關大將造反用的就是這個理由。
下麵的普通士卒直到打到京師之後才知道他們是在造反,可那個時候他們已經回不了頭了,隻能一條道走到黑。
而徐承宗這不是造反,他是確確實實有朱見深的密旨的。
為了讓手下的將領相信自己說的不是假的,徐承宗還讓他們秘密見了於謙和朱見深。
儘管如此會增加泄露消息的可能,但在大軍開拔之後,消息還是會傳出去的。
知道自己不是跟著老大造反,徐承宗麾下的一眾將領總算是放下了心。
同時心中也相當感動。
老大是多麼信任自己,才會告訴自己這些個秘密。
儘管就算不見於謙和朱見深,他們也會追隨徐承宗,但這種信任的感覺確實好。
徐承宗麾下的將領有很多都是幾代人都追隨他們徐家的,忠心程度不必多言。
可以這麼說,守備金陵的大軍,和徐家的私軍沒什麼區彆。
若是徐達在的時候,肯定不會這麼做的。
這是自永樂朝之後,楊軒暗中安排的。
他要保證關鍵時刻有一支大軍能夠調動。
徐家掌控大軍,他掌控徐家。
……
一切準備就緒,大軍正式開拔。
據京師傳來的消息,楊軒已經有一個月沒有出現在百官的麵前了。
現在朝中的局勢已經變得更加混亂了。
掌控著京營的石亨沒少被拉攏。
還有禁軍的那些統領,也有人拉攏。
有人麵對朝中‘造反派’的拉攏做出了妥協,有人不為所動,打算再看看局勢,也有人暗中想辦法見朱見深,見錢太後。
可以這麼說,如今的京師就像一個火藥桶,隨時都有可能會炸。
這一切都是因為楊軒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在百官的麵前了。
在百官的心裡,楊軒已經‘死了’,是王府的眾人隱瞞了消息。
有人想要打探消息,但一無所獲,反而折損了人手。
強闖倒是沒有人敢,因為錦衣衛就在攝政王府外麵巡邏。
在楊軒‘已死’的情況下,錦衣衛竟然還選擇站在楊軒這邊,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對錦衣衛指揮使的拉攏,也沒有用。
相反東廠已經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