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人們下意識就會抵觸這種蠻夷的血脈汙染。
如果是黃種人倒也還好,像是南洋的女子,並不反對通婚。
可黑的就太可怕了!
這種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聽說還鬨到過皇帝麵前。
儘管販賣昆侖奴的商人會將其閹割,從而達到壟斷的目的,但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會這麼做。
總會有沒有閹割過的昆侖奴進入大明。
楊軒打聽過大明的黑奴貿易,開始的時間和他沉睡的時間差不多。
最先是南詔國買賣昆侖奴的,後來就賣到了大明。
因為很多海外商人,隻知道東方有一個神秘的強大帝國,並不知道南詔國和大明的區彆。
一開始,他們是把南詔國當成了大明。
後來知道搞錯了,就又把昆侖奴賣到了大明來。
具體是誰開始用昆侖奴種地的,楊軒沒有打聽到,但是用昆侖奴種地能大大減少成本的說法短短數年便傳開了。
以至於現在沿海省份很多地主的家中都有昆侖奴。
而且,地主們對於昆侖奴的需求還在不斷增加。
實在是這玩意兒確實好用啊!
比牲口便宜,力氣大,給幾個土豆吃就能乾一天。
語言不通不是問題,拿鞭子抽就是了。
打死了官府也不管。
乾活兒能乾十幾年。
比牲口好用,不像牲口,還得好生伺候著。
據一些地主所說,海外商人將昆侖奴帶到大明,就直接和中間商換了商品,帶回西方販賣。
大明的商品在西方價格可是很高的,貴族無不以使用大明的商品為榮。
近幾十年來,大明對外貿易份額逐年增長,朝廷光是收關稅就賺的盆滿缽滿。
輕工業,商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長平侯府也抓住機會賺了不少,更不用說暗衛還控製了海商商會。
現在暗衛的資產有多少,楊軒也不清楚。
但是說上一句富可敵國,也不算太誇張。
對於大明這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楊軒還是比較滿意的。
尤其是黑奴貿易,使得大明的輕工業和商業得到了不小的發展,這倒是讓楊軒頗感意外。
原來的曆史之中,黑奴貿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他早已經不記得了。
他依稀記得,黑奴貿易,好像並沒有大明的事兒。
可現如今,昆侖奴竟然被大規模販賣到了大明。
楊軒猜測,這應該是大明百年來堅持與海外通商貿易,大明在海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所導致的。
越多的勞動力從農業活動中轉移到工業之中,那麼大明的工業進程,就算不去故意推動,它也會自然而然的發展起來。
畢竟利益就是最好的驅動力。
有句話說得好:高手在民間;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限的。
想要出口更多的商品,賺更多的錢,那麼就必須提高生產力。
這根本就用不著楊軒去乾涉,他隻要看著,朝廷不會強行打斷這個進程就好了。
畢竟資本壯大,必然會威脅到皇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