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希望他將來能理解你的一片苦心吧!”楊軒輕輕拍著朱祐樘的肩膀,眼神複雜。
經此,朱祐樘對朱厚照的一片舐犢之情實在是令人為之感動。
就這份父子之情,放在曆代皇家之中,是極為罕見的。
為了兒子,他可以以帝王之身屈膝下跪。
“老祖,照兒很懂事的。”朱祐樘道。
“我知道!”楊軒道。
他明白朱祐樘的心中的想法。
也明白後者為什麼非要和自己相認。
種種舉動,無不表明了他對國家未來和兒子的擔憂。
安撫好朱祐樘的情緒,楊軒給他說起了自己這半年多的時間在外麵的見聞。
聽到民間出現的新鮮事物,朱祐樘也是適時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大明人口眾多,其中不乏聰明人,所發明的新鮮事物,也有不少是對國家和民生有益的。”
“我這次回來,也有推動朝廷對民間來一次大摸底的打算。”
“看看這麼多年,我們到底錯過了哪些東西?”
“自從永樂朝修《永樂大典》之後,對於民間的事物再也沒有深入了解過。”
“百餘年過去,誰也不知道民間出現了多少好東西。”
“世人都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將這些發明創造視為奇技淫巧。”
楊軒的語氣中充滿了感慨,朱祐樘聽完也是頗為認同。
他雖然也認為讀書才是正道,但作為皇帝,他也並不否認一些新出現的事物對國家的好處。
“如果我猜的不錯,老祖是打算通過照兒來推動此事吧?”朱祐樘道。
“沒錯。”
“這些新鮮事物正好能引起他的興趣。”楊軒沒有否認。
“看來老祖也是了解照兒的性子。”朱祐樘道。
他也知道自己兒子是什麼樣的。
隻要引起他的興趣,再告訴他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他肯定會去做。
“嗬嗬,和他說這些,能省不少口水。”楊軒笑笑。
再就是朱厚照的思想超前,能接受新鮮事物,不會和一些老頑固一樣反對。
“老祖這個建議確實不錯。”
“隻是我現在的身體,管不來這些事了。”朱祐樘歎息道。
“你好好休息就好,這些事情有我幫太子呢!”楊軒安慰道。
“嗯。”朱祐樘輕輕點頭。
“對了,還有一件事。”
“漠北出現了一夥兒韃子,不知你有沒有聽說?”楊軒話語一轉,問道。
“未有!”朱祐樘搖搖頭。
見狀,楊軒將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告訴了朱祐樘。
聽完,朱祐樘的臉色有些不好看。
下麵的人不上報,他根本就不知道。
朱祐樘從出生起,就沒離開過京師,就連皇宮也很少離開,對於外界的了解,全靠下麵的人。
最重要的是,朱祐樘繼位之後,大大限製了東廠和錦衣衛。
這也就限製了他的消息來源。
“守將該死,韃子掠我子民,竟不上報,罪該萬死!”朱祐樘低聲怒喝。
最讓朱祐樘生氣的不是韃子掠奪百姓和牛羊,而是這種情況已經出現了幾年時間了,他竟然沒有得到一點消息。
看來是他的寬容,讓下麵的人膽子越發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