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軒沒有說他是怎麼暗中調查的,朱祐樘也很識趣沒有多問。
有些事,心中清楚就行了。
這就是默契!
畢竟老祖都說了,他是從太祖手上接的任務,太祖又怎麼可能一點底牌都不給老祖留下。
此刻,朱祐樘聽到楊軒的話後,眼中也是露出了不可置信之色。
“我爺爺?他難道不是戰死在關外的嗎?”
“他確實是戰死在關外的,但這背後涉及到的原因是很複雜的。”
“你難道不知道?”楊軒看著朱祐樘,眼中帶著疑惑。
“確實不清楚!”朱祐樘搖搖頭。
“《英宗實錄》、《中宗實錄》你都沒有看?”楊軒問道。
“看過,但看的不多!”朱祐樘一臉愧疚。
實錄記錄了皇帝在位期間的各種事情。
但卻是從《起居注》以及各種奏疏中精簡。
上千萬甚至幾千萬字再怎麼精簡,那也是不少的字數。
要看完,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朱祐樘太忙了,沒那麼多時間看。
就算看,也不會太細。
更何況,文人們的春秋筆法,將一個又一個的真相隱藏了起來。
所以,後世研究曆史,不僅要看史書,還要考古,一一進行對照,方會給出結論。
朱祐樘不了解曾經的那些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這麼說也有些勉強,不過,朱祐樘從小到大教身邊的人或多或少,或無意、或刻意都在影響著他。
對於朱祐樘的回答,楊軒意外,卻又覺得正常。
他深吸一口氣,看著朱祐樘說道:“你爺爺確實是在戰死在關外的,不過卻是有人想要他是在關外的。”
“這背後牽扯到了很多事情。”
緊接著,楊軒就將當年的事情一一告訴了朱祐樘。
朱祐樘聽得是大為震驚。
久久無法回神。
“所以你知道我當年為什麼從西域回來之後就開始大肆屠殺,清洗朝堂了嗎?”
楊軒的話在朱祐樘耳邊響起,後者隻是愣愣的點頭,沒有回應。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看來他能受到群臣擁戴,還要多虧了他寬容仁慈啊!
朱祐樘也不知道現在是不是該自嘲一下了!
這時,外麵的柱子進來叫楊軒,說是有個病人的病他看不明白。
“我先出去一下,你慢慢消化!”楊軒對朱祐樘說了一聲,起身離開。
當他再次回來的時候,朱祐樘的情緒已經平複了下來。
他看著楊軒,問道:“所以,我父皇的死,很有可能也是某些利益受損的人做的?”
“你先不要急,這些目前隻是我的個人猜測罷了,具體還要先查明你爹的死因。”
楊軒道。
“我知道了,你要的東西,我會讓人給你送來的。”
朱祐樘說道。
“嗯。”楊軒點點頭,沒再說什麼。
彆看朱祐樘現在麵色平靜,但內心之中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一刻,他不由擔心起了自己兒子。
他在位十八年,以仁慈寬厚待人,君臣和諧,國家在他這一朝發展壯大,同時也因為他的縱容使得文官集團快速壯大,暗地裡也不知道積攢了多少醃臢事。
光明之下,往往隱藏著黑暗!
他的兒子太年輕了,要麵對一個以文官集團為主體的龐大的利益集團,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
畢竟是宦海沉浮了幾十年的人精,豈是那麼好對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