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隨著大明人口的暴漲,讀書人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而朝廷科舉依舊是每三年一屆,錄取的人數和以前沒有什麼變化。
競爭壓力,早已不是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能相比的。
落榜的讀書人怨氣本就大,這要是再給匠人官身,就等於是戳他們的肺管子。
恐怕公文剛剛發下去,讀書人們就得亂起來。
甚至公文能不鞥那發下去還不一定呢,全天下大大小小的官員不知多少。
無不是寒窗苦讀多年,殺出重圍才獲得的官身。
要是一個普通百姓憑借研究出新事物就能獲得官身,那麼他們那麼多年的苦讀算什麼?
或許會有人說普通百姓他們是憑借自己的能力,研究出了造福天下的好東西,為什麼不能獲得官身?
這個想法在後世沒什麼問題。
但在這個時代卻是不行的。
從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一千多年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種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是誰一句話就能改變的。
就算是皇帝也不行。
所以,給研究出新事物的百姓匠人官身是決計不可的。
這是會動搖國本的。
而這,是時代所決定的。
“壽兒,楊軒說的不錯,給百姓官身是萬萬不可的。”朱祐樘嚴肅的看著朱厚照,道。
後者聞言有些泄氣。
他覺得給百姓官身就是最好的獎勵,也是最能提高積極性的,而他也沒有那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可擺在現實的問題卻是不得不麵對的。
看著兒子泄氣的樣子,朱祐樘心裡很不是滋味。
於是他隻能安慰道:“孩子,為父知道你的心是好的,可天底下有太多太多讓人無奈的事了,就算是皇帝也改變不了,隻能按照既有的規則去做!”
“爹,我明白,為了大局,給百姓官身的事就當我沒說。”朱厚照擠出一絲笑,對著自己父皇說道。
而他這個樣子,讓朱祐樘更加心疼了。
一旁的楊軒見此,心中暗歎一聲。
這糟糕的時代,底層的普通百姓想要獲得些好處,實在是太難了。
這一刻,他無比懷念那個將人民放在心上的新國家。
可是,距離最早的那一批人出現,還有好幾百年的時間呢。
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還要承受好幾百年的欺壓剝削。
對此,楊軒深感無力。
從他出道以來,他已經不知道殺了多少人了。
可還是改變不了現狀,頂多隻是讓天下百姓日子好過一些,能多吃上一口飯。
唉!
一時之間,院子裡的幾人都沉默了下來,隻有前麵醫館大堂中有聲音傳來。
良久,楊軒率先調整好心情。
再次開口:“雖然,不能直接給與百姓官身,但卻可以他們其他獎勵。”
聽到楊軒的聲音,朱厚照抬起了頭,朱祐樘也看了過來。
見狀,楊軒頓了頓,繼續道:“比如,研究出新事物的人是匠籍,那麼朝廷可以允許他將匠籍改為農籍,並允許他繼續研究新事物,同時還可以給他一點銀錢獎勵,獎勵的銀錢不宜過多,否則容易遭到覬覦。”
“更改戶籍,銀錢獎勵,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些獎勵就夠了。”
“同時也能保護他們不受迫害。”
“當然,若是可以的話,可以將技術好的匠人召集到京師,同時允許他們的子嗣入官學讀書。”
“這個獎勵隻能當做是最終的獎勵,並且一定要是技術好的匠人才可以。”
“為避免有人冒名頂替,來到京師之後,還需要進行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