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正德式_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2章 正德式(1 / 2)

明代的開花彈,論起源能追溯到北宋時期,北宋有一種火球,也就是紙殼火藥球,看名字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

到南宋時期改良為“霹靂震天炮”,明代逐漸成熟化。

嘉靖年間兵部尚書翁萬達在《製造火器疏》中記載開花彈“傳自前代”,證實其技術積澱。

開花彈采用的是鑄鐵空心鐵球,內部裝填黑火藥,外殼厚度可承受發射壓力,考古出土的明代開花彈有兩種規格:大者直徑11厘米,重1.7公斤;小者直徑8.5厘米,重0.8公斤,鑄造精度達到毫米級,以確保與火炮口徑匹配(85毫米口徑/110毫米口徑)。(彆杠哦,查過的哦)

這麼看的話,明代咱們就有榴彈炮了。(捂臉笑)

引爆裝置是在彈體頂部設凸起台體,中心開小孔,插入燃燒緩慢的藥撚(nian)作為引信。(可以理解為大號的鞭炮,不過外殼是鐵的)

發射的時候,彈體和發射藥之間會隔著一層木板。

這麼看的話,原理是不是很像沒良心炮?

藥撚的長度要根據射程剪裁。

藥撚在飛行中持續燃燒,落地時引爆炸藥,彈片呈放射狀飛濺(故稱“開花”)。

而彈片的殺傷範圍在十五米以上,若是加裝鐵釘,碎瓷片等,殺傷範圍可以進一步擴大。

(內蒙古托克托縣遺址出土開花彈與實心彈,印證其為明軍標準彈藥庫。)

開花彈的射程在12公裡,這在古代可以說是非常遠了。

開花彈的技術早就出現在了我國,可到了清代中後期,竟然要從西方引進。

清代失傳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其一,技術封鎖,清廷僅限於京營八旗使用開花彈(如威遠將軍炮),漢軍綠營不得解除,導致技術傳承斷層。

其二,安全缺陷,藥撚引信可靠性差,容易膛內早炸。道光皇帝以“造價高、不穩定”為由廢止研發。

其三,認知退化,至鴉片戰爭時,火器專家丁拱辰(清末機械工程專家)竟不知開花彈為何物,左公在西北掘出明代開花彈後悲歎:“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今竟失傳!”

明代開花彈是世界上早期爆炸彈藥的典範,其分體式引信和精密的鑄造工藝彰顯了東方火器的獨創性、然而,清朝的民族防備政策與科技保守主義使本可延續的優勢徹底湮滅。

可悲,可歎!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我們數千年曆史的一部分,後人應當吸取教訓,自強不息!

……

朱厚照在軍事上的遠見差不了他祖宗多少,他在看到膛線和錐形彈的優勢之後,立馬就想到了運用到火炮上。

對此,他抱有很大的期待。

不過,匠人們並沒有讓朱厚照失望,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嘗試與改良,大明第一把火繩線膛槍現世了。

有效射程達到了兩百步。

在大摸底的政策下,火藥配方也得到了改良,使用新配方配製的火藥,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三百多步甚至四百步。

靶場上,朱厚照正在測試新槍。

不得不承認朱厚照的天賦,經過簡單的熟悉後,一百步的靶子,百發百中。

一百五十步的靶子十中八,兩百步十中五。

對於新槍,朱厚照非常滿意。

跟隨朱厚照而來的劉瑾見其這麼高興,也是抓住機會提議:“陛下,現在這新式火銃還沒有名字,還請陛下賜名!”

聞言,朱厚照把玩著手中的新槍,想了想,道:“就叫……正德式吧!”

“謝陛下賜名!”陪同的官員當即道,工匠後知後覺,連忙附和。

朱厚照心情大好,對負責的工匠和官員都進行了賞賜。

“朕說過,你們若是造出新式火銃,朕便特許爾等子嗣入官學,朕可不會食言!”

“劉瑾,此事你要辦好!學子的費用全免!”

“是。”


最新小说: 五等分的花嫁三玖線 雙穿老公來自末世 小神醫的春天 水果聖手 盜墓:開局引領西王母尋找長生 道域天途:我的修為靠讀書 收徒係統,徒弟不太正常咋辦? 華娛:從2009到影視寒冬 從小旗做起,馬踏天下 笑死,他們都說我認錯男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