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轉身傳達命令。
隨後,楊軒又小聲叮囑張澤,派人照看好張居正這十三名年輕人,儘快教會他們騎馬。
張澤聞言看了一眼張居正等人,不用猜也知道,這十三人將會是大明朝將來權勢最大的十三人。
畢竟以楊軒的身份,能被他看重帶在身邊的,肯定不是什麼簡單之輩。
“是!”
“好了,出發!”
轟隆隆的戰馬聲響起,朝著關中地區疾馳,官道上揚起大片的塵土,遮天蔽日。
北直隸地區的路還好,楊軒他們的速度很快,星夜兼程,次日下午便進入到了山//西境內。
隨著距離災區越來越近,路也開始變得難走起來。
最開始是山石滾落、山體滑坡,堵住了道路。
而楊軒他們人數眾多,工具也準備的齊全,滾落的山石楊軒一個人就扔了,山體滑坡堵住的路,眾將士輪番上陣,分段清理,很快就將道路打通。
所以對速度的影響也不大。
但走著走著情況就嚴重了起來。
道路嚴重堵塞,拖慢了隊伍前進的腳步。
若隻是一人一馬倒也還好,可楊軒這支隊伍上千人,必須把路恢複。
常言道,人多力量大,楊軒帶的這一千騎兵不是吃乾飯的,工具也不是白帶的。
眾人齊心協力,清理出了一條簡單的路。
就這樣走走停停,終於是正式進入了災區。
而災區的情況可謂是觸目驚心,深深震撼到了張居正這些年輕人。
就連經曆過戰場的將士們也被震撼到了。
到處都是屍體,野獸出沒,啃食著屍體。
地麵建築被嚴重損毀。
幸存的百姓眼神麻木,宛如行屍走肉。
“在天地偉力麵前,人實在是太脆弱了!”張居正發出一聲感慨。
“走,去找當地衙門幸存的官員!”楊軒說道。
隨後,一行人打著欽差儀仗便來到了當地衙門。
路上幸存的百姓見到朝廷來人,心中湧起一抹希望。
衙門建築倒塌了大半,當地主政官員死在了地震中,好在幸存的官員有一半以上。
架子還在!
楊軒亮出欽差身份,找到當地官員簡單了解了一下情況。
他要去的是災區中心,是不可能在這裡逗留太長時間的。
楊軒讓當地官員告訴幸存的百姓,朝廷救災的物資和人手已經在路上了。
然後召集當地官員開了一個小會。
根據災情,楊軒做了幾點指示。
一、道路斷絕,大部隊行走困難,朝廷救災的物資短時間內進不來災區的,需要當地官員帶領百姓開展自救。
二、最佳救援時間已經過去,被壓在廢墟中沒有救出來的遇難人員已經沒救了,楊軒要求當地官員組織青壯儘快處理屍體,現在天氣寒冷,短時間屍體不會腐爛,但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當地官員必須儘快掩埋屍體,防止瘟疫爆發。
三、集中一切能找到的資源,有糧食百姓才不會亂,沒有糧食就向富戶“借”。
四、組織青壯,組建治安隊,打擊匪盜,保護所有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五、以工代賑,組織青壯清理廢墟,打通對外的道路,讓朝廷的物資能夠儘快運到災區。
六、防疫,楊軒製定了嚴格的防疫條例,要求所有人必須喝熱水,不許喝生水,一旦有人出現發燒等症狀,立馬隔離,並及時用石灰消毒;征召所有大夫,救治傷員,若是大夫不夠,那就把讀書人找來,照著《赤腳醫生手冊》救人。
七、安撫好災區百姓的情緒,一切以穩定為主,不服從條例者,皆斬。
八、……
九、……
楊軒經驗豐富,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當地官員隻需要按照他說的做就行了。
離開之前,楊軒留下了一名年輕官員協助並監督,另外還有五十名騎兵幫助組建訓練治安隊。
交代完這一切,楊軒再次帶著隊伍向災區中心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