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和洪承疇帶著滿心的疑惑離開了皇宮。
對他們二人來說,楊軒這個人太神秘了,也太強大了。
在不清楚對方的底細之前,最好不要有什麼心思。
正好現在回到了京師,可以多方了解一下。
對於吳三桂和洪承疇,楊軒並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現階段隻要他們能把兵練好就行了。
若是他們真的有什麼不好的想法,並付諸於行動,一巴掌拍死就好了。
他們並非是不可替代的。
京師局勢穩定,隨著李自成大敗的消息傳出去,北方各地陸續歸降。
楊軒告訴朱由檢,可以準備將皇位傳給朱慈烺了。
欽天監看過日子之後,將傳位的時間確定在了下個月。
而李自成大敗的消息傳的越來越遠,天下震動。
不少人都開始大肆宣傳,大明天命在身,亡不了。
這些人以地主、士大夫階層為主。
他們並不想看著起義軍做大,推翻大明。
因為起義軍對於地主士紳階層的屠殺已經引起了他們的恐懼,在起義軍建立的政權之中,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
而大明再怎麼不好,也不會對他們趕儘殺絕。
此次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在京師大敗而去,更是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所以他們才會大肆宣傳天命還在大明。
為的就是保護自己的權勢、地位、財富。
嘴裡說的都是大義,肚子裡全是算計。
不過他們這麼做,也幫朝廷提升了威望,節省了不少宣傳費用。
當東廠和錦衣衛將消息稟報給楊軒的時候,後者隻是淡淡一笑。
“雖然你們這也算是幫到了朝廷,但這並不會改變你們的結局!”
對於他們的結局,楊軒早就安排好了。
沒過幾天,蜀地有消息傳來。
張獻忠投降的意願並不高,他不是沒有投降過,但在腐朽的官僚係統的壓迫和剝削下,他又一次起兵了,在他看來,天下烏鴉一般黑。
至於他曾經挖過老朱家的祖墳,這都不是什麼大事兒。
因為他挖老朱家的祖墳是崇禎八年的事兒,崇禎十一年的時候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楊軒也是在張獻忠的起義軍中待過的,對張獻忠這個人也有所了解。
他不想接受招安,大概率就是怕歸降朝廷之後手中的兵權被奪。
在這亂世裡,手裡有兵,才算是個人物,沒有兵就什麼也不是。
楊軒以朝廷的名義,給秦良玉去了一封信,要她和張獻忠打一仗,挫一挫對方的銳氣,然後告訴秦良玉朝廷的底線,隻要不超過底線,其他條件都可以談。
然後又安排人給秦良玉送去五百萬銀元。
其中兩百萬是讓秦良玉擴軍的,剩下的三百萬是戰後用來招安張獻忠的。
張獻忠麾下兵力不少,哪怕裁撤一部分老弱病殘,不合格的,但剩下的也有不少。
一旦招安成功,怎麼也得先發錢收買一下人心。
光靠畫大餅沒用,還得真金白銀。
安排好秦良玉那邊的事情,楊軒便又投入了忙碌的國事之中。
五月中旬,朱由檢正式傳位給太子朱慈烺。
擬定年號“承武”,改次年為承武元年。
寓意為繼承太祖的洪大武功,因為接下來的戰事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