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並不會完全相信孫可望的話,畢竟兩人雖然是義兄義弟,但並非是親密無間。
在沒有投降朝廷之前,兩人都是起義軍內部手握重兵的實權人物,存在競爭關係。
所以,李定國又跟其他人打聽求證。
但得到的消息確實讓李定國心中有些失望。
他的義父張獻忠暗中勾結李自成,意圖再次反叛。
要知道,他還在京師當人質啊!
義父就這麼放棄自己了嗎?
難道自己在義父心中的地位就那麼不堪嗎?
李定國的心中這會兒很亂。
他有些難以接受義父會放棄自己。
“無論如何,他都是我的義父,我不能看著他死。”李定國心中想著。
如果沒有義父,自己早就死在了亂世之中。
所以,無論如何,他都要保住義父。
他當然不知道,李自成暗中聯係張獻忠,是楊軒安排的。
張獻忠這個人吧,確實有些不老實,他想當土皇帝,‘裂土封王’,聽調不聽宣。
畢竟十多年來,都是在和朝廷對著乾,誰知道朝廷不會回秋後算賬,所以張獻忠根本不敢將兵權交出去。
他心中沒有安全感。
但這,是朝廷不允許的,大明不許有這麼牛的存在。
張獻忠的兵權必須削了,但又不能削的太狠,避免他狗急跳牆。
所以,將張獻忠的兵權分給他的幾個義子,這樣張獻忠心裡上能好接受一些。
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張獻忠部也不是鐵桶一塊,楊軒略施小計就將其手下的義子拉攏,通過幾個義子,將張獻忠架空。
畢竟朝廷現在已經展現出了再次統一天下的能力,而且占據大義和正統,能給出的東西比張獻忠多多了。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怎麼選,還用說嗎?
玩心眼,搞正治鬥爭,十個張獻忠綁起來都不是楊軒的對手。
但楊軒一般情況下不喜歡動腦子,能動手的事就不必費腦子了,浪費時間。
但如果真的刻板的以為楊軒就是個莽夫,那就大錯特錯。
什麼時候被陰死都不知道。
張獻忠,包括他麾下的兵馬楊軒都已經給安排的妥妥當當了。
要將他們所有的價值都榨出來。
張獻忠麾下的兵馬楊軒會讓他們分彆獨立出來。
然後以整訓的名義剔除其中不合格的,並以補充人手的名義往裡麵摻沙子。
武器裝備,糧草輜重這些楊軒都會給足,然後讓他們去跟西伯利亞人打,消耗嫡係底子。
人員傷亡了是不是需要補充?
這不又是摻沙子的機會?
幾次下來,下麵的將士聽誰的還不一定呢?
而對孫可望等人,楊軒也會信守承諾,給他們立功的機會,然後封公爵、侯爵、伯爵。
用堂堂正正的陽謀把他們手裡的兵權收回到朝廷手中。
真以為楊軒會把兵權交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