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爺!”
“……”
“太上皇駕崩了!”
……
承武十七年,太上皇朱由檢駕崩於萬壽宮,享年五十一歲。
他這一生,說不上運氣好,年少繼位,但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腐敗不堪,已經到了亡國邊緣的國家。
他想儘辦法去改變一切,掙紮過,也努力過,勤政程度堪比開國太祖,但卻依然阻止不了局勢的惡化。
但同時,他的運氣又很好,因為楊軒最後還是選擇了大明,沒有讓大明真正亡國。
在人生的最後十幾年,他親眼看著大明是怎麼從一個即將亡國的王朝逐漸煥發生機,國力日漸強盛起來,他沒有完成的事,在他兒子的手中完成了。
他沒有成為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亡國之君!
在其死後,葬於天壽山寧陵,廟號代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襄皇帝。
代宗,代,有更替、代理、承替之意。
這個廟號放在這個時空的朱由檢的身上算是比較貼切的了,因為他不是正常的承平之君,也不是亡國之君,他是在國家異常危難時期的君主,並通過主動的“代際更替”完成了國家的拯救和過渡。
大明在他兒子朱慈烺的手中實現了中興和再造,那麼他最大的功績就是主動讓位,奠定中興的基礎,廟號的選擇就是要定位為承前啟後、扭轉國運的關鍵人物。
同樣,諡號的選擇也需要體現出他主動讓位,奠定中興的功勞。
……
總之,朱由檢就這樣走了,他這一生也算是值了,起碼大明沒有亡,反而實現了中興,改變了結局,並且國土麵積遠超以往。
他下去之後,也能對皇兄和列祖列宗有一個交代了。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西伯利亞戰場節節勝利,沙皇俄國的軍隊被趕過了葉尼塞河,鄂畢河,直到今年,他們徹底被趕到了烏拉爾山脈以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明軍已經開始在烏拉爾山脈修建據點,扼守要道,阻止沙皇俄國東進。
和沙皇俄國的對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隻要再挫挫他們的銳氣,將他們打敗幾次,讓他們意識到東進是不可能的事,那到時候,烏拉爾山脈就不需要再駐紮二三十萬的大軍了。
少量駐軍借助天險,就可以擋住數倍於己的敵軍。
朝廷的財政壓力也就能大大減輕了。
這些年來,軍費支出一直是大頭,給朝廷的財政造成了很大的的壓力。
朝中也不是沒有人提過意見,覺得西伯利亞地區是不毛之地,朝廷投入了天文數字的人力物力,完全就是吃力不討好。
隻要打退了敵人就可以了。
對此,楊軒隻回複了一句話:“我大明的領土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他也知道西伯利亞地區的氣候環境極其惡劣,開發難度極大,這些年已經死了不知道多少人了。
但難道因為條件困難,就要將這大片的土地拱手讓人嗎?
幾百上千年前的南方地區難道就不是氣候環境惡劣的地方嗎?
現在南方地區是大明重要的財富來源,這是經過不斷的移民,一代代人的開發、建設,死了無數人才有的今天。
如果隻是因為投入大,環境惡劣,開發難度大就放棄的話,那才是短視。
正如楊軒說的那樣,我大明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開發難度大,投入大,那就把時間拉長,一點一點的開發建設。
再說了,那裡的土地,又不是不能種地。
往後,流放到西伯利亞種土豆不再是空話。
西伯利亞的原始森林沒有遭到破壞,自然資源豐富,地下還不知道埋著多少好東西,現在用不了,不代表以後用不了,總要給後世的子孫多攢下一些家底。
……
喜歡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請大家收藏:()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