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開京師後,楊軒又悄無聲息的了潛入了天壽山皇陵。
他已經有很多年沒有來過這裡了。
陪著朱老四和師姐說了說話,他又去看了看朱高熾父子,最後在小皇帝的陵前坐了很久。
“大明…現在很好!”
他來的時候沒人發現,離開的時候也沒人發現。
站在廣闊的土地上,楊軒忽然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
就好像孤魂野鬼一樣,飄在這片土地上,隨風而動。
他…已經沒有家了!
朱和埕派出來找他的人,他也發現了,但楊軒不想被他們找到,他們注定是找不到的。
“小家夥,你這又是何苦呢?”
“你我師生,緣分已儘!”
“你當你的太子,我當我的孤魂野鬼!”
楊軒心中一歎,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此後的楊軒,再沒有出現過,朱慈烺父子也再沒有過楊軒的消息。
朱和埕命人暗中尋找多年,幾乎是把大明的每一寸土地都找完了,也還是沒有發現楊軒的蹤影。
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有再見到先生。
承武二十六年初,朱和埕召回了最後一批錦衣衛。
“先生,你到底去哪兒了?”
朱和埕仰起頭,問老天爺,淚水濕潤眼眶,但他注定再也見不到先生了。
這個時候,朱慈烺出現在了兒子的身邊。
“埕兒,放棄吧,你找也找了,就應該知道,你是找不到他的。”
“這半年多,朕一直沒有管你,但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你是太子儲君,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來!”
“我想,先生也不想看到你這個樣子。”
“是,父皇,兒臣知道了!”
這天之後,朱和埕便將精力投入到了繁忙的政務之中,但尋找先生的事,他並沒有放棄,隻是讓人暗中繼續尋找。
對此,朱慈烺也沒有阻止,隻要不影響國事,就隨他去吧!
……
這個時候的楊軒,他給自己找了一個活兒。
他遊走在民間,記錄社會基層的變化、製度給底層民眾帶來的影響。
他要用漫長的時間,以底層民眾的視角,記錄一個王朝的興衰。
曆朝曆代的史書,都是以上層的角度去記載的,鮮有記載底層民眾的。
史書是王侯將相的光輝曆史,和底層民眾沒有多少關係。
他們在史書上,隻是一串冰冷的數字。
但偏偏,曆史又是他們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創造的。
楊軒要用筆、用文字將他們的鮮活麵貌記錄下來。
作為後世人研究古人最有力的史料證據。
……
楊軒的悄然離開,對於整個大明來說,沒什麼影響。
頂多是在剛離開的時候,引起了一些震動。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就沒什麼人談論他了。
或許有人在私下裡聚會的時候,會說起一個叫楊軒的人,然後感慨上幾句,但轉過身,就忘記了。
時間,能磨滅一切!
……
西域和西伯利亞穩定,大明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經略海洋上。
強大的國防實力,穩定的政局,沒有讓戰爭波及到大明內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