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師的威懾下,大明的商品傾銷海外,為大明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巨大的利益,不可避免會引起強盜的眼紅。
小規模的海戰時不時會發生,但最終都成為了鄭森功勞冊上的一筆筆功績。
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帶著自己的殘部倒是在海外闖出了一片天地。
他們聯合收編海外漢人的農場主、種植園園主等,從海外殖民者的手中搶食吃。
在印度半島上重新建立起了大順。
除了水師實力弱小之外,陸地上的實力倒也不差。
漢人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以及種地經商的天賦,獨領世界。
還彆說,李自成的大順通過對外貿易和擴張,還真在貿易上從大明的口中搶下了一口肉。
不是沒有強盜眼紅大順的財富,但都被打退了。
印度半島,實在是太適合種地了。
李自成和他麾下的殘部,好不容易有了棲身之地,又怎麼可能再讓給彆人,自然是要扞衛自己的利益。
李自成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到大明,葬在故鄉,但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了。
承武二十八年,李自成逝世於海外。
廟號太祖!
死後,皇位由其嫡長子繼承。
……
而大明,也在快速發展著。
發展路線早就已經定了下來,朱慈烺大權在握,他忌憚楊軒,但同時又很佩服他的才能,所以堅定不移的執行著楊軒製定下來的發展路線。
在父子兩人的治理下,大明的變化日新月異。
南方的工業,基本上完成了半機械化。
大量的發明出現,國力年年增高。
在教育上,朱慈烺加大投入,使得教育成本降低,讓更多的孩子能夠讀得起書。
一個縣的私塾幾乎翻倍,官學也增加了好幾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明皇家學院的生源越來越優秀,培養出來的學子,有的進入了格物院,有的成為了老師,為大明培養更多的理科人才。
讀書人的大量增加,也為大明將來實現工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世界文明的搖籃,越來越多的海外人士,前來大明交流學習。
他們帶回去先進的知識、技術,發展自己的國家。
整個世界在野蠻血腥的殖民擴張之下,又呈現出了一片生機。
…
承武三十八年,格物院經過多年研究,終於造出了楊軒所說的蒸汽機。
以煤炭為能源,蒸汽為動力。
但這第一台蒸汽機,問題很多,還沒有辦法運用到其他地方。
需要繼續優化。
朱慈烺看到蒸汽機後,大喜,封賞了所有參與人員,但並沒有將成果公之於眾。
他記得楊軒說過,凡事要學會藏一手。
所以,他打算在蒸汽機可以運用在工業上,並優化到第三代的時候,再將第二代公布。
承武四十年,朱慈烺已經五十六歲了,他感覺自己的精力已經比不上年輕的時候了,萌生了退位的打算。
太子朱和埕的表現很優秀,朝堂上下沒有人不服的,簡直就是完美的繼承人。
朱慈烺打算再過幾年就傳位給太子。
承武四十一年,李定國在戰爭留下的傷病的折磨中逝世,朱慈烺下詔輟朝一日,以示哀悼,並追封晉陽王。
……
喜歡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請大家收藏:()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