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一個年輕人從神農架走出,他遊走在華夏大地,看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五千年之變局已經開始了!”
年輕人感慨了一聲,隨後便化作一個教書先生,遊走在各地,撒下一顆顆種子……
……
1912年初,天壽山皇陵。
一個年輕人拿著鐵鍬正在悼陵的旁邊挖坑。
他的速度很快,鐵鍬在其手中揮舞出了殘影。
不知過了多久,一個大坑挖好了,而且還有墓室。
年輕人從坑裡麵跳了出來,來到大坑旁邊的棺材旁。
“條件有限,委屈一下你了,先和你大侄子做個伴吧,以後天下太平了,我會給你重新修繕陵墓的,保證不比你大侄子的差。”
“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放心吧,這天下亡不了!”
“那些熱血的年輕人是不會放棄救國的。”
說完,年輕人蹲下身子,將棺材舉了起來,然後跳下了大坑中。
接著將棺材送進墓室之中,年輕人又將棺材的表麵擦拭乾淨,最後才跳出了大坑。
年輕人重新拿起鐵鍬,開始填土。
許久,大坑的位置上出現了一個墳包。
年輕人將提前準備好的墓碑立在了墳包前。
隨後也沒有使用工具,直接用手在墓碑上刻字,要知道,這可是石碑啊。
但看年輕人的動作,似乎是非常輕鬆。
一個個的字就這樣出現在了石碑上。
【大明皇帝朱猷樾之墓】
【1912年2月3日無名氏立】
……
另一邊,皇太後帶著從京師撤出來的大臣們退到了長安。
在長安,他們擁立了興統皇帝的嫡長子為帝。
但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能做什麼?
他救不了現在的大明。
不管是皇太後,還是撤出來的大臣們,都很清楚,大明現在已經沒救了。
他們這點人也救不了大明。
於是在商議過後,向天下發布詔書。
請各方勢力前來長安,商議救國一事,如果有人願意接過救國重任,他們願意退位。
詔書一出,天下嘩然。
隨後,同盟會等各方勢力紛紛前往長安。
經過幾個月的商議,1912年六月,興統皇帝之子,大明最後一位皇帝退位。
各方勢力在長安組建新政府,一個姓袁的大胡子任首任大總統。
大明皇室同意退位結束帝製的條件是必須收複京師,救國圖存。
新政府同意了大明皇室的條件。
隨著退位詔書宣告天下,這意味著持續兩千多年的帝製正式結束,大明也以一種壯烈的結局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