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趕忙朝周瑜問道
“公謹,你是不是認得一個名為魯肅,字子敬的人?”
“伯符也認識他?”
周瑜驚異。
“不認識,但聽說過他的大名。”
孫策笑著說道
“魯子敬出身豪族,卻不剝削百姓。
相反大量施舍錢財,賣出土地。
以周濟窮困,深受鄉民擁戴。
且他素有大才,又結交賢者。
不知道我說的正確不正確?”
“完全正確。”
周瑜收起臉上的驚訝。
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魯子敬為人仗義,喜歡幫助彆人。
當初我在居巢擔任長官,因為居巢鬨饑荒。
聽聞他為人仗義。
便帶著數百人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
當時。
他家裡有兩個圓形大糧倉。
每倉裝有三千斛米。
我剛說出借糧之意。
他毫不猶豫的手指其中一倉,把三千斛米贈送給我。
這個人舍得錢財。
不會像其他世家豪族一般吝嗇無比。
當時我就知道他與眾不同。
於是心生結交之意。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
我發現這個人不僅仗義,而且身懷大才。
尤其是對水軍有何深刻而獨特的見解。”
“如此大才,不知道公瑾能不能替我招攬他?
如果他願意來投靠我。
我一定不會虧待他。”
孫策立馬說道。
“原來你是在打這個主意啊?”
周瑜似笑非笑的望著孫策。
“我求賢若渴,愛才如命。
聽到這樣的大才流落在外,實在令我心痛。
公瑾你就幫幫忙。
你跟他關係那麼好。
他一定會聽你的吧?
而且古語有雲,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我看中魯子敬,願意重用他,給他發展的平台。
這對他來說也是一件幸事啊。”
孫策眨巴著眼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