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一些器械上的研究。
孫策給了天工院一些點子。
比如澆灌農田的水車。
天工院根據孫策的思路進行探索。
最後成功研究出了水車。
孫策在遠征吳郡的時候。
廬江百姓們已經用上了水車。
他們種田更加方便了。
除了水車以外,還有幾十件小玩意。
都是民生方麵的東西。
能讓廬江百姓生活的更好。
孫策對那些東西沒啥感覺。
但他對馬鈞研究的兩個項目十分重視。
一個是印刷術和改進的造紙術。
另外一個則是鋼鐵戰船與蒸汽機。
這兩樣東西的意義都很重大。
首先說印刷術和改進的造紙術。
這個時代的紙張都是一百多年蔡侯發明的蔡侯紙。
價格十分昂貴。
且書籍都是手抄本,數量很少。
如果一個人家裡有上千本書。
那就是一代大儒了。
紙張貴、書籍少。
這讓讀書成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唯有世家豪族弟子才能讀得起。
平民百姓根本沒錢讀書。
而這種情況造就了一個情況。
那就是世家豪族勢力越發龐大。
讓統治者都不得不與他們妥協。
可能有人會問紙張貴、書籍少與世家豪族勢力越發龐大有什麼關係?
其中糾葛也很簡單。
有兩個人。
一個人讀過書。
一個沒讀過書。
那是讓讀過書的當官好。
還是沒讀過書的當官好?
肯定是讀過書的。
讀過書的未必能當好官。
有可能是貪官,也有可能是惡官。
但沒讀過書的一定當不成好官。
他會把社會管理得混亂無比。
沒有秩序可言。
所以得出一個結論。
想要當官,你得是個讀書人。
而因為紙張貴、書籍少的緣故。
平民百姓讀不起書。
唯有世家豪族弟子才能讀得起。
所以平民沒有當官的機會。
當官的都是世家豪族。
就算是再厭惡世家豪族的統治者。
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
也不得不讓世家豪族弟子來擔任官員。
而世家豪族弟子當上官員以後。
會讓更多的族人來當官。
到最後。
世家豪族的勢力越來越大。
統治者的權力就被削弱。
所以能夠得出一條完善的邏輯
紙張貴、書籍少——唯有世家豪族弟子讀得起——讀書人才能出任官員——官員都是世家豪族弟子——世家豪族越發壯大。
這就是紙張貴、書籍少和世家豪族越發壯大之間的因果關係。
孫策身為統治者。
自然不希望權力被世家豪族把控。
他要把權力掌控在自己手中。
但因為紙張貴、書籍少。
平民百姓無法成為讀書人。
沒有能力擔任官員的緣故,
孫策隻能任命世家豪族弟子為官員。
就算世家豪族弟子對他陰奉陽違。
他也沒得選,隻能任命他們。
否則他的統治就會因為混亂而動搖。
最後分崩離析!
而能讓孫策破開這個困難局麵的東西就是印刷術和改進的造紙術!
這兩樣東西能讓書籍的價格變得無比便宜。
並且能大規模製造書籍。
平民百姓能夠讀得起書。
就會成為有能力出任官員的讀書人。
這個時候。
孫策就有了選擇。
世家豪族弟子不聽話?
直接滾蛋!
無數平民讀書人都等著當官呢。
他們也有這個能力,能夠取代世家豪族弟子!
當孫策聽到馬鈞對印刷術和改進的造紙術的研究有了眉目。
過不了多久就能徹底研究出來以後。
他的內心是激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