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在2005!
碰上比自己高明許多的同行,吳曦就願意和鄭國霖攀談下去了。
兩個人從策劃說到各自畢業的學校,各自在大學裡的趣事,慢慢又再說回策劃,以及應對不同性質策劃的不同方案,不知不覺就說了一個多小時。
鄭國霖開闊的知識麵和眾多策劃案子的積累,讓吳曦佩服的五體投地。
很快,他就主動邀請鄭國霖來看他正在策劃的案子了。
與具備高級策劃經驗的鄭國霖比起來,吳曦的水平,相當於大一新生和教授之間的差距。
鄭國霖為他指出了策劃方案裡好多不妥當的地方,還給他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策劃思路。
吳曦接的這些小案子,在鄭國霖眼裡,實在是過於微不足道了。
討論案子的過程中,吳曦就在想一個問題了,鄭國霖這樣的水平,可能會策劃更複雜,更大的案子。
果然,當他就這個問題詢問鄭國霖的時候,得到了他肯定的回答。
吳曦終於決定,跟鄭國霖說實話。
原來,他父親是在政府裡做事的,可以為他弄些大案子來做。
他之所以敢拉著幾個棒槌,出來自己搞公司,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
可惜的是,他們過於外行了,大案子根本策劃不了。
沒有辦法,吳曦隻好和大公司合作,把接到的大案子給對方做,自己再通過大公司換些小案子過來,邊做邊積累經驗,如此維持著公司的運轉。
鄭國霖沒有想到,吳曦還有這個背景。
這可逮著寶了。
他就和吳曦商量,下一步接了大案子來,可不可以讓他也加入?他可以不要工資,隻拿10的利潤提成,就可以了。
這樣的話,比吳曦把大案子交給大公司代理,他們掙的要多出不少。
吳曦聽了,猶豫了一下。他們六個,都是投資入股的,掙了錢按投入的股份分成。
當然了,吳曦的股份最多,公司也就是他做經理,說了算。
“要不,你乾脆加入我們,入股吧?”他就和鄭國霖商量,“他們都是一人出了兩萬,你也出兩萬,怎麼樣?”
鄭國霖沒有錢,有錢他也不入股。
但他也不能掉架,讓對方知道,他拿不出兩萬塊錢來。
他笑笑問“吳經理,這接了大案子,主要靠我來做。我做的過程當中,還得教你們。最後我還要和你們一樣入股才能分成,你覺得合適嗎?”
到這時候,鄭國霖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主動權了,就對吳曦說“你們再考慮考慮,我再去其他公司看看。”
說罷就要告辭。
吳曦好容易找到這麼一個自投羅網的救命稻草,哪裡肯輕易放他走?
最終,他同意了鄭國霖的方案,就是鄭國霖不入股,有了大案子,鄭國霖過來,帶領大家乾,盈利以後,抽10的利潤給鄭國霖。
談妥了條件,天色已經黑了,吳曦卻非要請他一起吃個飯。
盛情難卻之下,四十歲鄭國霖的談吐,和吹牛逼的本事,又在飯桌上露了一把。
弄到最後,兩個人都喝的有些醉,吳曦卻都把鄭國霖當了哥們和兄弟了。
回來的路上,鄭國霖就想好了。
銀狐策劃的調查員,他是堅決不做了。如果明天上班,人力資源部還不給他答複,他就直接找部門經理,辭職好了。
他具體算了一下,隻要吳曦每月都能弄個大點的案子,做成了,他至少也能分到幾千塊錢。雖然不如做高級策劃掙的多,但比做調查員強多了。
如果因為他的加入,吳曦的公司做大了,那麼,他分到的錢就會越來越多,早晚會超過高級策劃師的薪水。